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高,约占95%。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椎间盘是椎体之间的连接部分,除、二椎间盘无椎间盘未,成人共有椎间盘23个。本病易发于20~40岁之间,少年儿童极少发病,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发生于老年人。
腰椎间盘突出病因
腰椎间盘纤维环在后侧较为薄弱,后纵韧带在脊柱的全长中都无间断,但自腰椎平面以下,后纵韧带见见变窄,至第五腰椎和骶椎间,宽度只等于原来的一半,腰骶部是承受动、静力大的部分,故后纵韧带的变窄,造成了自然性结构方面的弱点,髓核容易向后方两侧突出,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内因
腰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或椎间盘发育上的缺陷,人过20岁左右以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就已经开始,纤维环变性、增厚、弹性减小;30-40岁时椎间盘蛋白多糖减少,髓核趋势向胶原化,失去弹力及膨胀性能。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常以髓核的退行性改变进展为快,软骨板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变薄和不完整,并产生软骨囊样变性及软骨细胞坏死。纤维环的附着点亦松弛,加之腰椎间盘纤维环后外侧较为薄弱,而纵贯椎骨内椎体后方的后纵韧带到腰椎平面以下逐渐变窄,至第五腰椎和腰椎间的宽度只有原来的一半,因而造成了自然结构方面的弱点。因椎间盘没有血液循环、修复能力较差,腰椎间盘受到来自不同方位的应力,易发生萎缩、弹性减弱等退行性病变。
外因
外伤,腰部受到来自外界的力量作用,或是自身的积累劳损,都是引起纤维环破裂的重要原因。由于腰椎排列呈生理前凸,椎间盘后薄前厚,当外力作用或人们向前弯腰时,髓核就向后方移动,由于受到体重、肌肉和韧带等张力的影响,髓核产生强大的反抗性弹力,这反抗性弹力的大小与负重的压力大小成正比。在此情况下,如果这种力量过大,或椎间盘纤维环本身已有缺陷,就有可能使髓核冲破纤维环而向后侧方彭出或突出,引起神经根、马尾或脊髓的压迫症状。
腰部过度负荷,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常因过度负荷造成椎间盘早期退变。长期从事弯腰工作,如煤矿工人货建筑工人,需经常弯腰提取重物,使椎间盘内压力增加,易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受寒,不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无外伤史及劳损史,只有受寒、着凉。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椎间盘有发育上的缺陷,受寒后使腰背肌肉痉挛和小血管收缩,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进而影响椎间盘的营养供应,同时肌肉的紧张痉挛,可增加对椎间盘的压力,特别是对已有变性的椎间盘,可造成更进一步的损害,致使髓核突出。
诱因
1、外伤:急性损伤如腰扭伤,并不直接引起腰椎间盘突出。但是在失去腰背部肌肉的保护情况下,极易造成椎间盘突出。
2、过度负重: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常因过度负荷造成椎间盘早期退变。脊椎负重100kg时,正常的椎间盘隙变窄1.0mm,向侧方膨出0.5mm。而当椎间盘退变时,负同样的重量,椎间隙变窄1.5~2mm,向侧方膨出1mm。
3、长期震动: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在工作中,长期处于坐位及颠波状态,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大。据测定,当司机踩离合器时,其椎间盘压力增大约一倍。如此长期反复的椎间盘压力增高,可加速椎间盘的退变或突出。
4、不良体位的影响:人在完成各种工作时,需要不断更换各种体位,包括坐、站、卧及难以避免的各种非生理性姿势,不良姿势常诱发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