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像踩棉花原是颈动脉狭窄了 内膜剥脱术为血管清“垃圾”
2018-11-13 15:47 作者:三博脑科医院
“以前老是头晕,有时感觉天旋地转,走路像是踩在棉花上,车也不敢开。现在头也不晕了,我又可以开车了。”日前,术后恢复良好的65岁老袁向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外三病区的医护人员连连道谢。
不久前,老袁因“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右侧颈内动脉闭塞”住进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外三病区,副主任医师钱海为他成功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解决了困扰他的头晕、脑供血不足的大问题。
颈动脉狭窄风险大
家住辽宁的老袁,退休前是一位当地国企的高管。12年前,老袁右侧颈内动脉已经闭塞,时常出现头晕供血不足等症状。当时由于惧怕手术风险,就选择保守治疗。今年8月,头晕感明显增重,老是感觉两个腿走路不听使唤,走起路来打着漂,好像踩在棉花上,一只脚深一只脚浅,平时外出想开个车都不敢开。到当地医院检查一看,老袁左侧的颈内动脉已经重度狭窄90%,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脑梗塞等风险。
为求进一步治疗,10月初,老王家人急忙将其送到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就医。
血液从心脏射出,经过颈动脉到达大脑,如果颈动脉有粥样斑块出现狭窄,即使脑血管通畅,脑部供血也会不足。美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0%的脑梗塞是由颈动脉狭窄引起的。钱海介绍,颈动脉狭窄对脑部的危害有两个方面:一是颈动脉是向大脑供血的主要血管,它狭窄后,管腔变细,大脑必定缺血;二是导致颈动脉狭窄的是粥样斑块,斑块一旦脱落,就会进入大脑,有可能直接堵塞大脑血管造成脑梗塞,引起“小中风”。“斑块导致颈动脉闭塞是一种极易被忽略的疾病,早期不会引起症状,患者无任何痛苦,这就导致许多患者检查发现颈部斑块后却疏于治疗,而这一忽略常常导致‘定时炸弹’的引爆——脑卒中发生。”
手术切除斑块“斩草除根”
斑块堵塞颈动脉形成的“定时炸弹”如何拆除?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是颈动脉重度狭窄重要的两个治疗手段。
综合考虑其年龄、自身身体条件及狭窄位置等条件,钱海为老袁提出了显微镜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由于老袁颈动脉狭窄段较长,在不损伤正常神经血管情况下、术野暴露异常困难,为此类手术中较为复杂的病例。手术中,主刀医生钱海细致地剥去血管内壁上的“垃圾”。这个过程极为关键,因为这一层被称为“血管内膜粥样斑块”的垃圾破坏了内膜,与血管的中膜粘连紧密,且厚薄不均,钙化明显,部分新鲜血栓及溃疡形成,剥离不好会影响手术的效果,而耗时太久则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危险。
钱海将血管斑块自切口处整个翻转开来,在显微镜下仔细地辨认斑块与正常血管壁的间隙,迅速将老袁的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完整剥脱下来,同时将残渣清除,再对颈内动脉血管切口做连续缝合。
术中,手术团队还为老袁采取了脑电监测等技术手段,使得手术过程更加安全,评估手段、监控手段更加齐全,也为手术医生术中的决策提供直接的证据。
头晕目眩或是颈动脉狭窄
在脑梗塞患者中,颈动脉部位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的缺血性卒中为常见。因此,预防这种缺血性卒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凡颈动脉有缺血症状且狭窄程度大于50%的患者,或无明显症状但狭窄程度大于70%的患者,以及经常性发作的患者(说明颈动脉存在有不稳定的斑块),都适合采用这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另外,它对“三高”患者来说也较为合适,尤其对那些斑块较多的糖尿病患者为合适。
此外,相对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来说,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有不少优势:一是手术区域暴露,神经外科大夫在显微镜下精细操作,可将手术处理得干净利落;二是性价比高,手术费用仅为做支架的一半左右,术后再狭窄率低;三是有效性及安全性高,这在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中已得到证实。不过,若要施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须慎重择医,因为手术疗效、远期通畅率与手术操作及术中处理关系密切,需要医生具有高超的手术技巧和丰富的手术经验。
钱海提醒,动脉狭窄的很多患者在早期都会有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目眩、眼前发黑、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但是这种症状常常在24小时内恢复,所以很多人都不会重视。实际上,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小斑块脱落造成的,是重要的“预警”信号。一旦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