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造影——揪出血管里的“捣蛋鬼”
2016-07-21 15:39 作者:王楠
随着影像检查设备的发展、神经介入治疗材料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日臻完善,脑血管造影术及数字减影下颅内外血管疾病的治疗,已日益普及并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日显重要。因为有了脑血管造影及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使脑血管疾病治疗变得更为积极、主动与微创。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词——脑血管造影。那么,脑血管造影如何帮助医生找到血管里的捣蛋鬼呢?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介入科刘加春主任为我们详细解答。
1、什么是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术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崭新的X线检查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先选择一个入路动脉(一般选用右股动脉),通过该动脉放置一个动脉鞘,通过动脉鞘管选用不同导管,在导丝引导下,进入所要显示的动脉,后注入含碘造影剂,再沿造影剂所经过的血管轨迹连续摄片,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为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DSA不但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还可测定动脉的血流量,所以,DSA在头颈部血管及脊髓血管疾病的检查及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哪些病人需要做脑血管造影?
(1)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其它影像学诊断技术发现有脑血管狭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是卒中发作或再发的重要原因,约30-70%的脑梗死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有关,颈部血管超声可作为初步判断,但明确诊断必须行DSA。(2)出血性脑血管病。年轻患者出现脑出血者,需高度怀疑颅内动静脉畸形;中老年患者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90%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可疑动静脉瘘等均应进行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3)患者有明显头晕,特别是怀疑椎-基底动脉病变时。上肢血压明显不对称(>20mmHg)或锁骨下动脉盗血。(4)临床可疑静脉窦炎性或非炎性血栓。(5)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包括神经皮肤综合症、遗传性疾病、血管炎等),烟雾病。(6)头颈部外伤、外伤性颅内出血、鼻出血、颅面部血管病变。(7)颅内肿瘤占位。(8)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血栓形成。
除了应用于检查及诊断,DSA在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介入治疗中(包括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颅内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脑动脉瘤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脊髓血管疾病治疗等)具有独特的治疗意义。
3、哪些病人不可以做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术发生危险和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少见。其禁忌症包括:(1)碘过敏者;(2)有严重出血倾向者;(3)有严重肝、肾、心、肺疾患者;(4)穿刺处皮肤或软组织感染者。麻醉方法为,成人选用局麻,小儿或不配合者可用局麻加基础麻醉。
4、怎样进行脑血管造影?
首先在接受造影前,一般要求先做造影剂的过敏试验,无不良反应时,方能接受造影,但是随着技术发展,目前许多常用造影剂已经不要求做过敏试验。造影前必须按排病人禁食、禁水,避免恶心呕吐。随后用肥皂水把患者的颈部洗净。造影时让病人平卧,将颈部稍垫高,保持安静,不要转动头部,局部麻醉后,在病变侧颈部用穿刺针,刺入颈动脉,快速(1秒钟)注入药液,拔针后压迫10~20分钟,防止颈部形成血肿。同时进行X线拍片,可使脑血管显影。脑血管造影比较安全,但少数病人在颈部穿刺部位可形成血肿,一般数天后会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