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报道

  • 椎管内囊肿病例:藏在脊柱中的恶魔

    CCTV-4《中华医药》

  • 突出的肿瘤-脑膜瘤

    CCTV10《走进科学》

相关文章

大脑新术《走进科学》集:聪明的桥

2013-03-04 10:08 作者:北京三博脑科医院


     编者按:从人类开始探索自身起,大脑就是不能轻易触碰的雷区,中风、抽搐、失控、失语,大脑神经牵一发动全身,中央电视台10套《走近科学》栏目走近三博专家,强力打造由四集专题片《聪明的桥》、《雷区探险》、《无需开颅》、《脊髓脊柱一起治》组成的系列片《大脑新术》,全程展现了我国医学专家如何巧妙思维,跨越雷区,另辟蹊径,探求疾病的解决之道。本刊将连续四期刊登这一系列片的完整脚本。本篇给大家讲得是如何在脑子里搭桥的故事,让大家了解世界上的脑血管搭桥术,主讲嘉宾是我院脑血管病石祥恩教授、张永力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解剖学系主任段维明。
 
聪明的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使心脑血管疾病正在成为人类死亡的大杀手。
    而脑血管疾病中,其中50%以上都是脑缺血造成,为什么会脑缺血呢,这是因为血管内壁会不断堆积一些物质,我们叫粥样硬化,它们越来越多慢慢把血管堵住,大脑缺血无法工作,于是人就出现偏瘫、动不了、甚至突然死亡。而也就是一般我们知道的中风当中的一类情况,还有另一类是脑出血。不管是脑缺血、脑出血、还是血管瘤,都是血管出了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找解决的途径,这里我们就向您介绍我国专家发明的、目前有效的一种手术治疗方式。
 
     城市有城市的管道,人体有人体的管道,
     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有时都会被堵塞。
     血液里有氧气和其它众多营养物质,流经全身供所有组织使用,这一点早在500年前,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始祖达芬奇在进行解剖学研究时,就有所发现,同时他还发现小孩的血管都是非常光滑的,而老人的血管内壁都有一层厚厚的不明物质。而这些物质后来被证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血管内的斑块,也就是粥样硬化。
 
首都医科大学解剖学系主任段维明:血流对血管壁的冲击也比较大,言外之意就是说,血管壁受损的机会也比较大。血管壁受损以后,它也可以有助于脂肪的沉积,脂肪斑块的形成,这样慢慢血管就变细了。再一个确实是动脉更容易造成血管的脂肪斑块的形成,造成血管的狭窄。
 
     血管一旦被堵住,人体组织缺血坏死就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这种堵塞如果出现在心脏和大脑,后果就更严重,原来传统认为这些都是老年病,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开始加入这个行列。
 
     秦新生,52岁,是一位贸易公司老板,2012年5月被查出患有冠状动脉弥漫病变。人的心脏上有一条主动脉,然后有一丛像树冠一样的分支覆盖在上面,这些分支一样的血管就是冠状动脉。秦新生的冠状动脉出现了大面积狭窄,心脏供血出现了问题,他的呼吸感觉非常困难。
 
     对于秦新生的病,目前治疗的佳途径就是进行冠脉搭桥。这种手术的全称叫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从名称就可以理解,它是要借桥从旁绕行。
 
     如今心脏的冠脉搭桥手术,是非常成熟的技术,现今很多医院都可以开展。但很多人不知道,和心脏搭桥术同时起步的还有大脑搭桥手术,但大脑搭桥术却迟迟没有发展起来。
 
首都医科大学解剖学系主任段维明:这个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心脏虽然它血供,但是它大的动脉是比较明确的,而且心脏可操作性比较好,脑的话就是比较困难,因为脑要开颅,开颅才能暴露脑组织,脑组织本身就非常脆弱,非常软,所以这个血管搭桥操作起来就非常非常困难。
 
     从通过特殊处理方法获得的真人大脑血管标本可见,人的脑血管有的粗如豆芽,有的细如蛛丝,它们管网密布、错综复杂,脑的体积占不到人体的2%,但是它的血液需要量却是全身的25%。
 
     大脑里的管网如此复杂,意味着它更容易堵塞。就像那些互相连通的水管,不随时检查,我们就难保管道的畅通。那么,大脑容易出现堵塞的地方在哪里呢?
 
     刘言,39岁,三年前他承受不住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终于病倒,医生发现年纪轻轻的他血管弹性已经严重下降,大脑中动脉已经闭塞,严重危及到生命。
 
首都医科大学解剖学系主任 段维明: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一个分支,这里相当于河流的拐弯处。大脑中动脉还有很多小的分支,有一些角度容易造成血流湍流,造成脂类沉积,形成斑块块,后造成堵塞。
 
    而人大脑半球的三分之二都靠大脑中动脉供血,所以这里一旦被堵,后果非常可怕。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外三病区主任 张永力:大脑中动脉的供血就比较重要了,因为运动区、一些感觉区的供血都是它来供血,基本上大脑半球外侧的2/3,都是它来供血的,所以这个大脑中动脉如果闭塞的话,尤其是急性的闭塞,病人肯定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一个是偏瘫,可以完全肢体偏瘫,还可能出现感觉障碍,甚至更严重大面积的脑梗塞,可以引起病人的昏迷。
 
    虽然当时刘言晕倒后医生将他紧急抢救了回来,但后期靠吃药和物理康复来维持对他来说并不是长久之计,那么,对刘言的病而言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发现身边好像得血管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脑血管疾病的病因有很多,包括先天的,动脉瘤、血管畸形,或者后天的血管病变,比如粥样硬化、外伤、三高导致的血稠等很多因素。
    比较轻的病情,一般平时多注意吃些清淡的饮食、有规律地作息、适当运动都可以缓解疾病,但是严重的病情,发生血栓了、被瘤子堵住了,这时大多要借助外科手术来干预了。我们知道,脑子里的血管太多,粗的也就两三个毫米直径,细的可能比头发丝还细,所以在这里做搭桥手术,太难了。但是接下来我们看看医生怎么来想办法解决问题。
    
     刘言的病情一直很危重,曾看过多家医院仍没有好转,但是在2009年他的命运发生了转变,因为他接受了一种新的脑搭桥手术,而他正是这种手术的世界首例受惠者。

    为刘言成功施行手术的医生就是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脑血管病石祥恩教授。那么,他的新脑搭桥技术是什么呢?
 
      其实脑搭桥手术和心脏搭桥手术一样,如果哪根血管出现问题了,就要找一根供血血管,再用另一根血管做桥将它们搭上,把血液引过来。
 
      初的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也是这种思路,1965年,当时,有一个瑞士人Yasargil,(为救治脑瘫的试验狗,他利用脑部颞浅动脉搭桥,成功为其施行手术。)于是自那以后,用颞浅动脉搭桥成为脑搭桥的一种潮流,但是20年后,人们回访曾经搭桥的病人却发现,有很多人在搭桥之后,仍然发生了血管堵塞。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石祥恩:供血源,供血动脉,好像很粗的河流,我们从它里面把水引出一部分,比方说这个引滦入津工程,不能找个小支流,必须找个充分水源的地方····颞浅的血流量不够,水流太少

石祥恩教授正在与团队讨论病例
  
       从临床实践来看,用颞浅动脉搭桥,这种方法供血血管是找到了,但是它流量有限供应不过来。因为颞浅动脉发端于颈总动脉发出的分支—颈外动脉往上行,然后颈外动脉再分支,到末端才是颞浅动脉,颞浅动脉是颈外动脉的远端分支,远处线细细如铅笔芯,不足0.5毫米。毕竟它的流量有限,每分钟血流速度只有5-15毫升,而大脑中动脉需要血流平均为每分钟100毫升。
 
      就是因为颞浅动脉血流量太小,所以终效果并不是很好,之后人们开始寻找更粗的血管做供血源头。人们逆流而上找到了——颈外动脉,颈外动脉很粗,直径3-5mm,这个选择看似非常好,但要将这里的血液引至大脑中动脉,距离太远,搭桥太长约20厘米。而搭桥手术一般用的是病人自体的血管。

      在秦新生的心脏搭桥术中,医生建议的终方案是要为他的心脏搭三座桥。其中也有一座长的桥,这条桥需要动用他自身的大隐静脉。大隐静脉很长,取用20厘米可以将颈外动脉的血流引至大脑中动脉,但是由此会出现更多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石祥恩:越长的话,并发症越多,出现的问题越多,就像水源引过来,越长受影响就特别大,特别短,距离问题就小,这个是神经外科微创的理念,减少损伤的理念。
 
     除了路途远带来问题会多,大隐静脉用于脑搭桥的使用寿命也会比它用于心脏的寿命短一半。因此,总结前人探索的经验之后,石祥恩发现,一个是要搭桥的话,血流量不能低,再一点,尽可能节省一点到颅内比较近,距离比较短的移植血管,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

     那么,充足的供血血管和短的搭桥,这两个条件要如何才能同时满足呢?

     早在1990年,石祥恩就开始全面细致地研究脑血管,在美国做解剖研究时,他把大脑里的每一根血管都摸了个遍,这期间他发现在人面部颧骨后面,深深地隐藏着一根由来已久、非常奇特的血管——颌内动脉。但是颌内动脉四周围都是骨头,肌肉,还有脂肪,所以找起来非常困难。

石祥恩教授在脑血管搭桥与神经吻合学习班上指导学员
 
     那么,颌内动脉到底有什么特别?为什么石祥恩要找这根隐秘的血管做供血源头呢?

      动物界狼虎豹,前面的面颅要非常发达,他要捕杀猎物,要吃东西。···颌内动脉供给它面部的肌肉要有很大的耐力才行。这个动脉断了,它吃东西不行了,捕杀猎物也咬不住了,柔弱强食,动物得不到猎物,就要要死掉了,这个动脉对它非常重要。人类就不是这样,人的脑颅发展比较厉害,面颅相对退化,人的面容扁平,不像狼伸出去···但是动脉没有萎缩,退化不是很明显。
 
     人的进化带来很多不易察觉的问题,人的脑血管病肯定比动物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脑子里的血管主要负责两部分,一个是面颅部分,吃咬表情这些动作要血管供应,一个是脑颅部分,思考想事,而人的颅脑进化发达的同时,供应它的血管并没有快速发展,或者说,它的发展没有得到完美的匹配,供应不过来人的大脑复杂运算和工作,所以总的比较而言,人和动物相比,人的脑血管病比动物要多得多就是这个原因。

     但值得庆幸的是,人的血管的退化也很慢,比如这个管吃饭、咬东西的颌内动脉,也多亏它还没退化和萎缩,而且它原始的供应发达咬肌的功能,保证它仍然是很粗壮的,所以现在可以利用它来设计新的脑搭桥方法。
 
     我们知道,越是交通主干道就越是设计得宽广,所以越是担负重要功能的血管,也往往会越粗壮,事实也是如此,颌内动脉粗2-3mm,血流量可以达到每分钟50-100ml,完全可以满足大脑中动脉的需要,此时,充足的供血血管找到了,但是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李淑萍,65岁,退休前曾是一位教师,两个月内三次脑梗发作,右手麻木基本已丧失运动功能,虽然多次求医但是看不到效果。从影像片上看李淑萍的左手还能受控制,但实际上她的大脑双侧中动脉都已非常狭窄。李淑萍深知自己已经到了不治就不行的地步了,一旦缺血就得偏瘫,可能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从2009年,刘言成为石祥恩新的脑搭桥手术的例病人开始,到现在,这种新的脑搭桥手术已经成功开展三年。但是大脑是人体大的生命雷区,每个人的身体解剖结构、血管病变位置都有差异,因此对医生来说,每一台脑搭桥手术都充满风险。
 
     的确,石祥恩教授找到了合适的供血源头——颌内动脉,那么他是用什么血管来搭桥呢?这座桥的距离是长还是短呢?

     2012年8月17日,石祥恩教授决定为李淑萍施行脑血管搭桥术。在正式的搭桥手术开始前,医生从病人手部取出了一段血管,这段血管是桡动脉。桡动脉,位于上肢前臂的一侧,即使取走一段后,手腕部还有一条尺动脉可供手部正常血运,不影响手部功能。原来从颈外动脉到中动脉搭桥,不管是取哪里的血管,长都要用到20厘米,而现在,改从颌内动脉搭桥到中动脉,距离大为缩短了。
 
     石祥恩教授介绍,这个距离很短,它到颅内只有七八公分左右,短的就六公分,我们取十公分,原来从颈外动脉到颅内搭桥的话,要取18到20公分,现在十公分足够用了,熟悉了就取八九公分,七八公分就可以达到颅内。
 
      短的血管可以减少动脉痉挛的发生,新的脑搭桥手术,石祥恩成功地将桡动脉搭到颌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之间,脑部血运重新建立起来。李淑萍术后影像显示搭桥非常成功,血管吻合非常好,原来术前CT显示不出来的血管,现在也都能看到了,表明这些以前不通血液的脑区现在都已有血流通过。
 
      秦新生心脏上后也成功架上三座大桥,成熟的心脏搭桥术救了他一命,同样,强有力的技术也带着李淑萍远离死亡。但是,新的脑搭桥手术的长远效果到底如何呢?
 
      2012年8月22日,手术过后时隔三年刘岩来医院复查。从刘言和医生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思路清晰、语言流畅,面色红润,性情开朗,手脚活动轻松……
 
     疏通管道,增加新鲜血液,让每一个细胞正常运行。让面临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可以多一条继续行走的畅通之路。新的脑搭桥手术未来可以带给人们更多启发和改变。
 
     用短的桥和匹配的血管,在大脑里做成了血管搭桥,《欧洲神经外科杂志》报道了石祥恩例成功手术后,世界神经外科专家评价它为聪明、新颖、、实用的方法,解决了临床的关键问题。由此可见,在脑搭桥技术的发展之路上,中国科学家的智慧已经领航世界前沿。我们也希望这种技术尽快普及,救治更多脑血管病人。
 
疾病科普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10-62856916 / 010-62856918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一棵松50号

邮编:100093

京ICP备120255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500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京)医广【2023】 第12-21-3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