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报道

  • 椎管内囊肿病例:藏在脊柱中的恶魔

    CCTV-4《中华医药》

  • 突出的肿瘤-脑膜瘤

    CCTV10《走进科学》

相关文章

胶质瘤误诊为脑膜瘤1例分析

2012-07-06 13:48 作者:三博管理员

                                                      神经外科一病区 / 翟锋 周健 栾国明

  胶质瘤和脑膜瘤是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两者在临床表现上有共同之处,但影像学又有自身的特征性表现,一般不易混淆。然而少数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与典型脑膜瘤表现极为相似,难以鉴别,容易误诊,我科近期误诊为脑膜瘤的胶质瘤1例,报道如下:

  影像学 CT 2011.5.31

左顶团块状等密度影,内缘见带状低密度,病变与邻近骨板呈宽基底接触

  男性,62岁,右利手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无明显加重或者缓解因素,无头痛,无恶心呕吐。

  查体:神清语利,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光反应灵敏,四肢活动正常,双侧感觉对称。双侧病理征阴性。

  既往史:13年前(1998年)诊断为左颞占位,在北京天坛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星型细胞瘤II级,术后未行放化疗。

  术前诊断:脑膜瘤(顶,左)

  手术方式:左顶占位切除术

  术中所见:硬膜完整,部分硬膜增厚,大小2x2cm,颅骨与其对应部位受侵蚀轻度增生。剪开硬膜见肿瘤位于脑外,基底位于硬膜,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大小约5x4x3cm,色灰红,质地软,血供丰富,内侧部分囊变,内含清凉黄绿色液体。完整切除肿瘤。

  术后CT: 术后1周 2011.6.10

左顶占位切除正常术后改变

  术后病理:胶质母细胞瘤 (WHO IV级)

  讨 论

  胶质瘤是由神经外胚层衍化来形成胶质细胞发生的肿瘤,是起源于脑实质的恶性肿瘤,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和脑膜间隙的衍生物,他们大部分来自于蛛网膜细胞,可发生在任何含有蛛网膜成分的地方,是脑实质外的良性肿瘤。术前影像学表现对脑膜瘤和胶质瘤诊断极为重要。脑膜瘤CT一般呈高密度或者等密度,边界清楚,强化明显,MRI T1多呈等信号,T2等信号或者稍低信号,边界清楚,均匀强化明显,广基与硬膜相连。而胶质瘤CT呈低、等密度或者混杂密度,MRI多为T1低信号,T2高或者混杂信号,边界不清楚,强化不均匀。

  本例患者从影像学看,边界清楚,强化明显,广基位于硬膜,符合脑膜瘤的表现。而且术中所见肿瘤边界清楚,位于脑外,基底位于硬膜,也考虑为脑膜瘤,术前影像学专家分析亦考虑脑膜瘤的可能性大。但病理回报为胶质瘤母细胞瘤,与术前分析完全不同。病理学专家分析患者病理HE染色有脑膜瘤的表现,但是其坏死、核异型、核分裂明显,免疫组化GFAP阳性,这些均支持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

  胶质瘤多在术后1年内复发,复发胶质瘤分为三型1原位复发型,2原位周围扩展复发型,3远隔复发型。其中80%的复发肿瘤局限在原发灶周围2cm以内,但仍有少数位于此范围之外甚至出现于对侧。而且复发后的胶质瘤恶性度往往增加,会变得更具侵袭性。多数学者认为,胶质瘤复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肿瘤细胞的残留,而复发时间的长短主要与患者所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采取的治疗有关。

  本例患者考虑诊断为胶质瘤异位复发,异位复发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肿瘤自然转移,肿瘤细胞可以沿神经纤维间隙向远隔部位浸润生长,也可随脑脊液播散至远隔部位种植。2医源性转移,首次肿瘤切除时肿瘤细胞被撕脱在脑脊液中引起远隔部位转移。此患者考虑可能为13年前左颞手术后种植转移至左顶的蛛网膜或者硬膜,在该部位复发并进一步生长。类似此患者胶质瘤13年后异位复发,而影像学又表现为脑膜瘤的情况尚未见明确报导。通过此病例给予我们提示,即使影像学表现为脑膜瘤的患者终诊断要结合病史与病理结果具体分析,以免单独通过影像学诊断,得出错误结论。

  (参考文献略)

疾病科普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10-62856916 / 010-62856918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一棵松50号

邮编:100093

京ICP备120255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500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京)医广【2023】 第12-21-3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