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ROSA机器人辅助全麻DBS治疗80岁以上帕金森病的经验
2022-01-13 14:32 作者:医助小雨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危害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均寿命的延长,帕金森病发病率和患病人群逐年升高,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我国大约有300万帕金森病人。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一些非运动症状如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嗅觉减退、便秘、体重减轻以及焦虑、抑郁、淡漠这些精神改变。帕金森病一旦发病,缓慢进展,早期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症状,一般5-8年后(中晚期)出现药物作用减退、开关现象、易动症等并发症,这个时候药物已经不能有效的控制症状,微创脑起博器电刺激(DeepBrainStimulaitonDBS)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必要选择。
DBS治疗帕金森病目前是国际上公认的有效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改善药物效果不佳的中晚期帕金森病例的症状,同时可保护受损的帕金森病患者神经细胞,延缓疾病进展,一般效果可持续10年及以上。
DBS虽然是微创手术,但考虑高龄患者的长时间局麻手术耐受性及心肺并发症等问题,一般仅对75岁以下的帕金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随着生活条件及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龄患者(75岁甚至80岁以上)出现药物不可控制的帕金森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颤抖或重度僵硬导致患者卧床或只能坐轮椅,丧失基本生活能力),是否高龄患者就一定不能行DBS手术改善生活质量?答案是否定的。
手术***保障的二个条件是:
1.手术机器人辅助提高***度。
2.全麻提高***性。
下面把我中心开展“ROSA二代手术机器人引导的全麻DBS治疗高龄帕金森病”一些经验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病例一86岁,男性
(一)主诉:
四肢僵硬、走路困难20年。现病史: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僵硬,走路困难,症状逐渐加重,僵硬逐渐累及四肢,并伴有面部表情僵硬症状。15年前患者出现便秘症状。7年前患者出现嗅觉减退。近2年出现声音嘶哑,模糊不清,并四肢僵硬进一步加重,行走困难,只能卧床或坐轮椅,生活不能自理。患者自发来四肢抖动不明显。患者目前精神可,饮食可,小便正常,大便便秘。目前口服:美多芭0.5片7-8次/日,森福罗0.375mg3/日,金刚烷胺0.1g2/日,雷沙吉兰0.125mg1/日,泰舒达6.25mg2/日。患者为进一步生活质量改善来我院寻求手术治疗。
(二)神经系统查体:面部表情减少,嗅觉减退,言语含糊不清,下肢肌张力齿轮样增高,不能独立行走。
(三)辅助检查:
UPDRS:(***部分:11;第二部分:30;第三部分:40;第四部分:7)88分2.Hoehn-Yahr分级:5级3.美多芭负荷试验:最大改善率35%4.黑质超声:阳性III级(中脑面积约4.7㎤,黑质内可见斑片状中等强度回声,面积为0.2㎤,占中脑总面积比值4.2%)叶多发软化灶。5.头部磁共振:双侧脑室旁、放射冠及双侧额
(四)手术DBS:
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器植入术
(五)术后情况:
术后病人症状较术前改善,四肢僵硬较前减轻,考虑电极微毁损效应,术后4周开机,参数:左侧STN130Hz,60μs,2.0V;右侧STN130Hz,60μs,1.0V。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四肢僵硬明显减轻,可独立行走,自觉非常满意。
(六)术前和术后状态对比(照片)
病例二 81 岁,男性
(一)主诉:四肢抖动 20 年,加重伴四肢僵 硬 14 年。
现病史:患者 20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下肢 不自主抖动,僵硬,给予口服安坦治疗,效果不明 显,症状逐渐加重波及右上肢,左下肢,左下肢。 15 年前患者出现症状进一步加重,口服息宁、美多 芭治疗症状可减轻症状。2 年前出现反应迟钝,记 忆力下降,起步、转身困难,声音嘶哑,饮水易呛 咳,便秘等症状,同时出现药物有效时间缩短及用 药后易动症状,反复调整用药后亦无明显改善。患 者为求进一步手术治疗就诊于我院。患者自发病来 无味觉减退,无嗅觉减退症状。目前口服美多芭 0.5 片 3/ 日,森福罗 0.375mg 2/ 日,泰舒达 50mg 1/日。
(二)神经系统查体:面部表情减少,言语 含糊不清,四肢抖动,双上肢为重,四肢肌张力齿 轮样增高,行走困难。
(三)辅助检查:
1.UPDRS:(***部分:2;第二部分:24; 第三部分:52;第四部分:4)84 分 2.Hoehn-Yahr 分级:4 级 3. 美多芭负荷试验:最大改善率 57.7% 4. 黑质超声:阳性 III 级(黑质内可见斑片 状强回声,面积为 0.44 ㎤,占中脑总面积比值 10.0%,其回声高于脚间池回声) 5. 头部磁共振:脑内多发小缺血灶。
(四)手术 DBS:
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器植入术全麻下机器人引导 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器植入术
(五)术后情况:术后病人症状较术前改善, 四肢僵硬抖动较前减轻,考虑电极微毁损效应,术 后 4 周开机,参数:左侧 STN 130Hz,60μs,1.7V; 右侧 STN 130Hz,60μs,1.9V 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四肢僵硬明显减轻,独立行走。
术后病人症状较术前改善, 四肢僵硬抖动较前减轻,考虑电极微毁损效应,术 后 4 周开机,参数:左侧 STN 130Hz,60μs,1.7V; 右侧 STN 130Hz,60μs,1.9V 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四肢僵硬明显减轻,独立行走。
(六)术前和术后状态对比(照片)
病例三 80 岁 女性
(一)主诉:
四肢不自主抖动 6 年,四肢僵 硬 4 年, 抽搐半年 现病史:患者 6 年前出现左手不自主抖动,动 作迟缓,肢体僵硬,于外院诊断为“帕金森病”, 口服息宁,美多芭,雷沙吉兰,森福罗等药物治疗, 症状减轻不明显,并逐渐出现余肢体抖动。4 年前 患者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四肢僵硬,行走、起床、 翻身困难。口服息宁 1 片 2/ 日,美多芭 0.5 片 3/ 日, 森福罗 0.375mg 3/ 日。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 现愣神,呼之不应,持续约数秒钟后自行缓解;愣 神后出现全身抽搐 1 次,考虑伴发癫痫,给予德巴 金口服,患者自出现癫痫后一直卧床状态。近 1 个 月症状加重,双眼发直,无法应答,仅家属喂饭可 张嘴。为进一步寻求治疗住院。
既往史:2021-03-01 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 院诊断外“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3 级极高危组、高血脂症、2 型糖尿病”。
(二)神经系统查体:
面部表情减少,言语 不清,左手不自主抖动,四肢肌张力齿轮样增高, 卧床状态,翻身困难。
(三)辅助检查:
1.UPDRS:(***部分:6;第二部分:42; 第三部分:79;第四部分:63)140 分 2.Hoehn-Yahr 分级:5 级 3. 美多芭负荷试验:最大改善率 40% 4. 头部磁共振:双侧底节区、放射冠及额顶叶 多发软化灶。
(四)手术 DBS:
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器植入术全麻下机器人引导 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器植入术
(五)术后情况:
术后病人症状较术前改善, 四肢僵硬抖动较前减轻,考虑电极微毁损效应,术 后 4 周开机,参数:左侧 STN 130Hz,60μs,1.5V; 右侧 STN 130Hz,60μs,2.0V 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四肢僵硬明显减轻,独立行走。
(六)术前和术后状态对比(照片)
经验总结
(一)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是帕 金森病的***外科治疗方法
DBS 以其***、微创、可调控等优势受到重 视,我国每年约 5000 名以上帕金森病患者因此受 益。DBS 治疗帕金森病目前是国际上公认的有效的 方法,可以很好的改善药物效果不佳的中晚期帕金 森病例的症状,同时可延缓帕金森疾病进展,减少 晚期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DBS 除了改善运动症状,有效减少药物用量, 减少药物相关副作用;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减少长期卧床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自理 能力;对非运动症状如抑郁、睡眠等也有明显改善, 通过精神情绪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提高帕金森病患 者的晚年生活质量。
(二)机器人辅助、全麻 DBS 增加了 植入精准度,减少并发症
与传统的局麻框架相比,神经外科机器人全麻 DBS 技术,减少了操作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骨 性标记注册,术中打靶验证提高了电极植入的精度。 全麻减少了手术中框架晃动带来的误差,增加 的精准度。且患者舒适感方面更胜一筹,患者体验 感更佳,全麻术中管理更方便,增加了手术***性。 随着技术进步有手术麻醉管理的进步,高龄已 经不是帕金森病 DBS 手术禁忌症。但综合考虑患者 的心肺功能、脑萎缩、血管硬化及血管脆性增加等 因素,高龄的风险仍是高于普通人群。
现今应用的 DBS 装置,电池寿命大大增加,可 充电设备可有效使用 20 年,综合考虑手术***性、 患者获益,生活质量提高及保护神经细胞,延缓疾 病进展等方面,我们不建议太过高龄植入 DBS 设备。 情况许可的情况下,仍应在明确诊断,药物效果下 降或出现开关现象、异动症等副作用时尽早进行外 科 DBS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