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报道

  • 椎管内囊肿病例:藏在脊柱中的恶魔

    CCTV-4《中华医药》

  • 突出的肿瘤-脑膜瘤

    CCTV10《走进科学》

相关文章

三博脑科张宏伟: 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治疗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2-01-13 13:46 作者:医助小雨

7.png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副院长、神 经外科主任张宏伟教授接受了《神外世界》专访, 向全国各位同仁分享了“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 治疗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特转载精华内容,供 读者参阅!

Q1 主持人小栗:

张老师您好,今天我们访谈的主 题是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治疗与预后影响因素分 析,首先请张老师讲解一下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定 义和总的治疗策略。

张宏伟教授:

巨大垂体腺瘤一般临床上是指肿 瘤的最大径超过 4 公分,侵袭是指这种肿瘤以鞍内 为中心向上下左右前后这些方向侵袭性生长。具体的 定义就是肿瘤最大径超过 4 公分、然后侵袭突破鞍 底向蝶窦、斜坡、筛窦内生长,或者是肿瘤向双侧的 海绵窦内侵袭生长,包绕颈内动脉,再或者是肿瘤向 鞍上突破了鞍隔孔进入到颅内,包绕颅内的血管,这 几种生长方式我们称之为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 由于它涉及到很多的重要的结构,如下丘脑、 垂体、视神经等,所以它的临床死亡率和致残率比 较高。总的来讲,并不是所有的巨大侵袭性垂体腺 瘤都需要手术的:比如巨大侵袭性泌乳素型垂体腺 瘤,它分泌泌乳素非常之高,这种情况之下就应该 ***药物治疗来控制肿瘤,不用手术。对于手术策 略的选择还应该考虑到术者的技术能力和后续能够 控制肿瘤的一些治疗手段,如生长激素型的垂体腺 瘤,后续还可以应用长效生长抑素进行药物治疗, 有些特殊部位还可应用伽马刀等放射治疗手段进行 补充,还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需求、年龄、将来对 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等,这就要求我们医生要能够对 每种治疗手段的副作用、性价比、技术能力等进行 的充分评估。

今天我们讲的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 主要是指无功能的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生长激素 型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的这三大类为主的巨大侵 袭性垂体腺瘤,手术的策略如前所述应结合术者的 经验和有没有后续的治疗手段,以及患者的需求, 综合地评估完成,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Q2 主持人小栗:

请问张老师,如果手术的话,手 术入路该如何选择?是经鼻手术还是开颅手术,是分 期手术还是联合手术,特别是内镜技术的广泛开展对 手术入路的选择有没有影响?

张宏伟教授:

这个问题很好,一下就深入到手 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实质内容。今年 5 月 份我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就是 论述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 和手术指征的选择。对于手术指征的选择实际上是 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不断变化的,如过去认为可以经 鼻手术的病例,经过长时间的演变,现在可能需要 开颅手术。但是更多的是过去认为需要开颅手术的 病人随着技术的进步,可能都能够经鼻来完成。所 以我感觉还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要结合 术者所掌握的技术手段来为患者选择更加合适的手 术入路。

如果这些条件都是一样的话,一般来讲,我个 人把垂体腺瘤按照它是否突破鞍隔来进行分类。如 果肿瘤没有突破鞍隔、也是巨大广泛侵袭的,特别 是侵袭双侧的海绵窦,蝶窦、斜坡的骨质都受影响 的话,那么这类的垂体腺瘤无疑是现在经鼻神经内 镜非常好的适应症。过去在显微镜下我们也可以做 这种类型的垂体腺瘤,但是由于视野所限,只能凭 经验来切除这部分肿瘤,现在可以直视下把这部分 肿瘤切除、双侧的颈内动脉可以很完全地显露出来, 包括海绵窦内的一些神经都能够得到很好的保留, 这是一个选择。第二个选择,就是这个肿瘤尽管从鞍内起源, 但是它向颅内突破了鞍隔孔,向颅内广泛地发展, 而且它包绕了颅内的血管,特别是大脑中动脉、大 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一些重要的细小分支血 管。这些血管被包绕,我们现在来看应该***开颅 手术切除。当然随着内镜配套设备的完善、修补技 术的进一步成熟、循证医学的支持,这部分适应症 应该还会有变化。另外还有一部分肿瘤是在鞍内生 长,但如果主体在鞍内向两侧海绵窦生长,部分向 颅内扩展,它没有包绕血管,这种情况下也是经鼻 内镜的一个手术指征。第三种情况就是前两种的结合,事实上有些时 候肿瘤非常巨大,颅内广泛地包绕着血管,也向斜 坡方向、双侧海绵窦方向、蝶窦方向广泛地侵袭, 这种情况一般可以采取开颅和神经内镜经鼻联合来 切除肿瘤,当然还得结合患者的年龄来考虑,因为 这种手术都是比较大的,但是它切除的比较彻底, 切除完之后可以内镜下把颅底的脑脊液漏很好地做 对于年龄大的患者,一般来讲超过 65 岁,甚至 有时候 60 岁,如果身体状况有其它并发症的话,对 于第三种类型,颅内和海绵窦、斜坡都广泛侵袭的 巨大垂体腺瘤,也可以进行分期手术。我们先进行 开颅手术切除颅内部分,然后海绵窦内和蝶窦斜坡 方向肿瘤将来可以二期再行切除。这种高龄患者有 些时候,这样做之后视力得以缓解,其在颅底侵袭 的这一部分肿瘤可以进行定期的观察随访,当它有 增大倾向的时候再经鼻来手术。那这样的好处是什 么呢?高龄患者,我们把一个相对比较大型的手术, 变成了两个相对比较小的手术,这样***系数就明 显提高了,老年人容易高发的一些并发症也会明显 下降,如坠积性肺炎和深静脉血栓。目前手术指征 的把握,我个人是按照这个方向来选择的。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肯定会对传统入路有很大 的影响,每个人掌握的技术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 有一个我个人认为不太好的趋势,就是盲目地扩大 经鼻手术的适应症,有些情况下给患者会带来一些 不良的预后。所以无论是经鼻还是开颅手术,一定 要以患者的预后为最终的评判标准和选择的出发点, 像张亚卓所长说的,要稳步地推进开展神经内镜手 术技术。到底哪个入路合适?将来还会在大宗病例 循证医学的证据之下来支持我们选择哪个入路,我 想这才是最科学的,患者的评价才是最终的标准。

Q3 主持人小栗:

感谢张老师的精彩讲解,请问张 老师,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都有哪些因素?

张宏伟教授:

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影响患者预 后的因素最主要的就是下丘脑的功能,下丘脑功能 保护的好坏与否,决定了患者能否生存下来;第二 个就是垂体的功能,垂体功能保护的好坏与否决定 了患者将来是否能够有很好的生活质量;第三个也 是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是视力的保护,因为巨大 侵袭性垂体腺瘤有些时候包膜的颜色和受压迫的视 神经的颜色是一样的,以及局部血运的影响容易造 成视神经的损伤;第四个就是动眼神经的保护,因 为动眼神经如果在术中被损伤了,术后一只眼睛的 眼皮抬不起来,眼球内收运动受影响,这也是很影 响患者生存质量的。所以这四方面是影响患者预后 的主要因素。

Q4 主持人小栗:

接下来请您讲解一下就上述因素 如何在术前和术中进行预防?

张宏伟教授:

术前的预防,像刚才说的,把一 个大的手术,有些时候特别巨大的肿瘤,我们人为 地给它变成两个相对小的手术,其实这也是术前的 一种预防。因为在三博脑科医院近三年的统计病例 里,我们发现只要手术时间(包括麻醉的时间)超 过 5 个小时,患者的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及颅 内感染的发生几率明显要高于小于 5 个小时的,所 以我们力争要把手术时间缩短,这是一方面的考虑。 第二个考虑是如何才能保护下丘脑的功能。因 为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下丘脑已经被肿瘤压迫的 非常厉害,甚至压迫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所以术 前的评估非常重要,比如通过影像的评估,术前要 大概判断出来下丘脑在什么位置。我们自己也总结 一大宗病例,通过术前的影像阅片,大概知道下丘 脑的位置之后,术中再通过辨认出垂体柄结构来判 断出下丘脑的位置,因为垂体柄的上方跟它相连的 这部分脑组织无疑就是下丘脑,这部分的脑组织一 定要进行很好的保护。

过去很多医生为了保护这部分结构,也就是为 了保护这部分下丘脑的功能,在手术时不敢大胆地去 切除这部位肿瘤,而进行压迫止血、残留一部分肿瘤。 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不但不能很好地保护下丘脑, 反而是对下丘脑的损伤。因为残留了肿瘤,肿瘤的 创面就会渗血,会压迫一些止血材料,这些止血材 料吸收过程当中对下丘脑的刺激,以及局部压迫的 影响,都会对下丘脑造成二次打击。所以这样下来 之后,患者的预后一般来讲都不好。对这个部位的 肿瘤应该进行彻底的切除才是对下丘脑最好的保护。 包括垂体功能的保护也一样道理,我们做完手术 之后,垂体后叶的结构应该很清晰的在我们术野当中 显现出来,我想这是很重要的环节,也是术后容易发 生术后血肿的主要因素。有残留肿瘤,术后就容易发 生血肿,发生血肿病人的下丘脑功能就受影响。

第三个是视神经的保护。视神经的保护相对要 容易很多,可以根据解剖的定位,因为颅底的解剖, 视神经是在中线两侧,严格地按照中线的部位去切 除肿瘤,在***间隙里,一般来讲肿瘤减压之后被 压迫变扁的视神经结构都能够很好的显现出来,得 以保护。保护视神经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局部小的 供应视交叉的一些微血管,都要细致地在显微镜的 高倍视野下分离,而且一定是锐性分离。第四个是对于动眼神经,当然也跟经验有关系。 我想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一定会知道,同样部位 的脑膜瘤和垂体瘤,垂体瘤损伤动眼神经的概率要 远远高于脑膜瘤。因为脑膜瘤是从外前往后下压迫 动眼神经,肿瘤切除后才会看到动眼神经。垂体瘤 很多情况之下它是从海绵窦内向颅内生长压迫动眼 神经,经颅手术可能直接面对的就是这根神经,所 以较容易造成动眼神经的损伤,术中切除到这个部 位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减压、暴露,把动眼神 经的走行结构整体辨认清楚,从而得以保护。这也 是长期在临床过程当中摸索出来的一些经验、体会 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Q5 主持人小栗:

就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手术治 疗您还有什么其它经验和同道分享吗?

张宏伟教授:

因为国内做垂体瘤的专家,很多 同道做的都很好。小的垂体腺瘤我们有膜内切除和 膜外切除的概念,大家都公认地按包膜外切除,复 发概率很低。对于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我们的经 验也是一定要进行包膜外的切除,因为巨大侵袭性 垂体腺瘤会形成一个假包膜,在包膜外进行切除很 ***,也会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不会残留,术后 血肿发生的概率也低,对下丘脑功能也是很好的保 护。但并不是所有的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都能够做 到包膜外切除,这里我没有统计学的数字,但是我 感觉 95% 以上都可以做包膜外切除,仅有极个别的 病例,包膜和周围残存的垂体以及下丘脑结构和一 些细小的分支血管粘连很紧,很难把它分离下来的 时候,我们可以进行包膜内的切除,但是包膜内的 切除止血一定要彻底。

疾病科普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10-62856916 / 010-62856918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一棵松50号

邮编:100093

京ICP备120255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500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京)医广【2025】第0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