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正中入路切除第四脑室肿瘤
2021-03-16 16:43 作者:医助小雨
第四脑室肿瘤,是儿童脑肿瘤较常见的发病部位, 主要包括: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等。本文 在此展示一例第四脑室肿瘤的影像及手术情况,来重 新认识儿童后颅窝常见肿瘤的特点。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2 岁 8 月,右利手,间断呕吐 10 余天, 走路不稳 1 周。既往无特殊病史,顺产。入院前 10 余 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呕吐,有时一天数次,有时隔 天一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1 周前无诱因 出现走路不稳、肢体无力、精神变差、倦睡,头颅 MRI 显示第四脑室占位性病变,呈长 T1 长 T2 混杂信号, FLAIR 等信号,增强未见明显强化。
头颅 CT 结果显示:第四脑室占位性病变,呈等或 略高密度影。
查体:查体不配合,生命体征平稳,神清语利,双侧 瞳孔等大等圆,直径 3mm,光敏,四肢肌力 III 级,共 济失调,双侧病理征阳性。
术前 CT
不明显,脑室扩张。
术前 MRI
第四脑室可见占位性病变,实性为主,长 T1 长 T2,伴小囊变,DWI 部分受限,增强时未见明显强化。 幕上脑积水。
诊断
本例患者为 2 岁 8 月男童,后颅窝占位,本例患 者 CT 为略高密度的不均质信号,无明显钙化。MRI 显示不均质信号,增强未见明显增强,DWI 有部分弥 散受限。有可能的疾病有: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 管膜瘤等。但都不太符合疾病的典型表现。
髓母细胞瘤,常见于儿童,儿童一般起源于小脑 上蚓部,多数位于中线,CT 显示多呈稍高密度或等密 度实质性肿块,多数较均质,常突入第四脑室,引起脑 积水,MRI T1 呈低或等信号,T2 呈高信号,前方常 环绕脑脊液,DWI 常可见弥散受限,增强时可见明显 均质强化,少数有小囊变,钙化罕见。
星形细胞瘤,儿童多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常 见于儿童多起于小脑蚓部,成人常发于小脑半球,边 界常清,CT 显示囊实性,实性部分常呈低密度,囊呈 脑脊液信号。MRI 显示囊实性病变,囊大,附壁结节呈长 T1 长 T2 信号,增强可见明显强化。少数可有钙化、出血。 室管膜瘤,多起自第四脑室底部,CT 呈等或低密度, 肿瘤后方和侧方常环绕脑脊液,前方与脑干边界不清。 MRI 显示信号不均,长 T1 长 T2 不均质信号,半数 有钙化,囊变多见。常可钻孔生长,朝外侧孔、正中孔 生长。强化时可见轻度不均质强化。
手术情况
本例患者采用枕下开颅后正中入路切除肿瘤。 所谓 开颅 与 切肿瘤 之间,应该还有一道衔接步 骤,即:开颅完成后,如何跟肿瘤的个体化位置,进行硬膜的切开范围和手术轴向的判定。
常规枕下后正中入路,剪开硬膜时,不必特别靠上, 完整显露双侧小脑扁桃体及部分小脑半球即可,因为 手术轴向是通过双侧扁桃体之间或下方的间隙,朝头 顶方向观看,当病变特别靠上时,再切开下蚓部即可。 过多显露小脑半球意义不大。但下方需到寰椎层面,当 病变到达颈椎且较硬韧时,需切除部分后弓。
本例患者牵开扁桃体之间及下方间隙,即可见到 肿瘤。
肿瘤灰红色,质软,边界不清,血供丰富,与周围组 织有粘连。
取部分肿瘤做冰冻病理,结果显示:室管膜瘤。
肿瘤起自近桥臂的室管膜,供血来自双侧小脑后 下动脉的分支,断掉肿瘤血供后,肿瘤出血明显减少, 沿肿瘤周边分离,分块切除。
切除肿瘤至第四脑室底,见部分第四脑室底组织 被肿瘤侵及(上图中第四脑室底的红色部分),仔细轻 柔切除、烧灼该部位肿瘤。
脑脊液流出。镜下全切肿瘤,顺利关颅。 最后,朝头端探查,切除肿瘤,并打通导水管,可见。
术后情况
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神清语利,双侧瞳孔 等大等圆,直径 3mm,光反灵敏,眼动正常,左侧面部 轻度面瘫,四肢肌力恢复至 V 级,双侧病理征未引出。
术后病理
间变性室管膜瘤(WHO III 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