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报道
相关文章
-
一次手术,成功解决脑垂体瘤、眼动脉段动脉瘤 这对“难兄难弟”
7月28日晚7点,重庆三博长安医院手术室内,神经外科刘振林主任移开显微镜,轻轻的长松一口气,欣慰的说了一声:2020-09-04
“手抖18年”藏着大秘密,小小电极器助力重启大脑
2020-09-04 17:10 作者:三博脑科医院
你有没有过这种情况:
紧张时,手会抖;
肚子饿时,手会抖;
开心激动时,手会抖;
有时喝酒喝多了,手也会抖!
不光自己,家里长辈老人手抖更明显,端饭加菜时,手一直都在哆嗦!
说起手抖,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因为手抖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几乎每个人,在做某些动作时,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手抖,只是有些人没察觉而已。
“每天早上醒起来一看到的就是不停抖动的手,这样的日子已经18年了,每天都是这样。”
“和不认识的人一起吃饭都不敢主动夹菜,很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眼神。”
“其实对我的生命健康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日常生活还是受到了很严重的影响,喝水都需要别人帮忙,就担心不治疗病情会越来越严重,真的是一种煎熬。”
这是66岁来自曲靖的田先生这18年来的真实写照,18年时间里,中药、西药、理疗......跑了不知道多少医院,都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
“手抖”的医学专业名词是“震颤”,震颤本身可能是一种疾病,也可以是由其它病因引起的症状,那么什么样的手抖,需要警惕是疾病造成的呢?
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震颤?任杰副院长介绍,震颤是一种疾病名,是一种节律性、交替性摆动动作,由肌肉收缩与松弛的重复性型式所造成;在某些情况下,大多数正常人在两上肢向前平伸时,手部会出现细微的震颤,特别是在执行某些精细动作时,例如穿针引线或拿相机拍照,执行动作的手会出现幅度非常细微的不可控制的抖动,这是属于生理性震颤的范围。
但是田先生的“手抖”并不属于生理性震颤的范围,据田先生回忆,这18年来,双手抖动从来没有停止过,却也没有特别明显的加重,每次都是在双上肢伸平时,在书写、拿水杯喝水、用手指鼻尖时出现的比较明显。入院后,任杰副院长为田先生安排了详细的专业检查,经过检查并未发现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结合田先生目前的明显症状和病史,田先生的“手抖”终于有了定论,属于特发性震颤的范围。
那么什么是特发性震颤呢?特发性震颤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为手、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运动性震颤。特发性震颤具有相互矛盾的临床本质,一方面这是一种轻微的单症状疾病,另一方面,又是常见的进展性疾病,有显著的临床变异。本病的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
“你这种情况可以考虑选择行颅内电刺激器植入术(DBS),DBS疗法主要是利用微创的方法将电极植入到患者脑内,运用脉冲发生器刺激其大脑深部的某些神经核,纠正异常的大脑电环路,从而减轻这些神经方面的症状。”任杰副院长对田先生说道。
最终,田先生接受了任杰副院长的建议,在我院接受了DBS手术治疗,术后开机治疗,震颤症状明显减轻。
任杰副院长介绍,DBS技术比以往的手术方法有其突出的优点。首先,DBS是可逆的和可调节的:手术不毁损神经核团,只是使其暂时处于电麻痹状态,改善神经功能,神经核团麻痹的程度,范围可通过设定脑深部电极的电流,电压,频率及电极位置等多个因素来调节。在术后漫长日子里,还可随病情变化而不断调节,可以长期控制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发性震颤症状。其次,DBS是可体验的:手术植入电极后,可通过临时刺激的方法,让病人切身适应,体验和观察,再决定最终和最佳的电极植入位点。再次,DBS是可发展的:手术保留正常脑组织的神经功能,为以后可能出现的新方法创造条件,也就保留了患者获得新生的权利和希望。
最后,DBS可是双侧的:对双侧特发性震颤患者的症状都可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而毁损双侧苍白球或丘脑,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加之DBS很少出现副作用,这是病人乐于接受的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脑起搏器系统的电池一般可以使用 5~ 20年,如果电池耗竭需要更换脉冲发生器,电极和导线不需更换,但这可以通过简单的外科手术进行更换,患者无需过分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