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报道

  • 椎管内囊肿病例:藏在脊柱中的恶魔

    CCTV-4《中华医药》

  • 突出的肿瘤-脑膜瘤

    CCTV10《走进科学》

相关文章

椎间盘镜与椎间孔镜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2019-10-31 14:43 作者:三博脑科医院

梁 聪, 范 涛, 徐 滨, 赵新岗, 王寅千, 尚国松, 吴 锟, 于其帅, 盖起飞

【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与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LDH )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 120 例 LDH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椎间盘镜组及椎间孔镜组各60例。比较两组术后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 ( VAS )。 结果:椎间盘镜组术后优良率为 95.0% ,并发症 3 例 (术后终板炎 2 例、残留椎间盘再突出 1 例),术后 VAS 评分( 4.32 ± 1.28 ) 分。椎间孔镜组术后优良率为 93.33% ,并发症 2 例 (术后神经根激惹 1 例、残留椎间盘再突出 1 例),术后 VAS 评分 ( 4.67 ± 1.29 ) 分。两组术后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VAS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 ( P >0.05 )。 结论:采用椎间盘镜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 LDH 均可获得理想效果,临床上可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镜技术; 椎间孔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活质量,加重家庭照顾者的负担。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治疗,但传统开放性手术创伤较大,对腰背部肌肉和软组织造成的损伤相对较大。近年来,椎间盘镜、椎间孔镜手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研究对两种技术的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2008 年 1 月 -2017 年 1 月收治的 LDH 病人。纳入标准:①影像学检查示单节段单侧LDH,不伴侧隐窝狭窄、后纵带或黄韧带肥厚钙化。②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反复发作。③初次手术。④手术方式为椎间盘镜或椎间孔镜手术。排除标准:①存在明显手术禁忌证。②双侧或多节段LDH。③合并有腰椎间盘感染性病变者。共纳入120例病人,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椎间盘镜组及椎间孔镜组各60例,两组在性别、病程、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

椎间盘镜组:腰痛合并腿痛40例,单纯腰痛15例,单纯腿痛 5 例;L 4~5 椎间盘突出 50 例,L 5 ~S 1椎间盘突出 10 例;直腿抬高试验 60° 阳性 45 例,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7~10 分50例,4~6 分10例。椎间孔镜组:腰痛合并腿痛者43例,单纯腰痛12 例,单纯腿痛 5 例;L4~5椎间盘突出48 例,L5 ~S1椎间盘突出 12 例;直腿抬高试验 60° 阳性 48 例, VAS评分 7~10 分 46 例, 4~6 分 14 例。

1.2手术方法 两组病人手术均由同组临床医师完成。① 椎间盘镜组(图 1 ):病人取俯卧位,C臂X-线定位,常规消毒、铺巾,根据术前透视的定位标记,标记水平投影,取长约 2.5 cm 手术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使用不同型号的通道逐级分开周围肌肉纤维,建立工作套筒,充分暴露椎板间黄韧带、椎板上下缘,用咬骨钳去除椎板下缘的上位椎骨,去除硬膜外黄韧带,显露硬脊膜与神经根,显露突出的椎间盘。切开后纵韧带及纤维环,摘除突出髓核及椎间隙内游离髓核。再次探查椎管及神经根管,松解神经根,生理盐水冲洗,严密止血,逐层关闭。②椎间孔镜组(图 2 ):病人取俯卧位,经 C 臂 X- 线检查,标出病变椎间盘侧位线、水平线、棘突连线,以正侧线交点为穿刺点。确定皮肤进针点,并在体表标记。常规消毒,铺巾,经侧后方椎间孔入路向椎间孔穿刺,透视下穿刺针至椎体中后 1/3 处停止穿刺。拔出针芯,沿穿刺针注入美蓝溶液,浸润椎间盘使髓核组织染色。沿置入导丝为中点的皮肤切开 7~8 mm ,逐级插入导棒并逐级扩张导管,扩大手术通路。以环钻和磨钻逐级打磨上关节突前上部,逐级扩大椎间孔与椎管,置入工作管道,经工作套管插入椎间孔镜,用髓核钳慢慢切除突出、脱出或游离的蓝染髓核组织,探查并松解神经根。最后将纤维环撕裂口皱缩成形,充分止血,依次取出椎间孔镜和工作套管,缝合切口。

1.3疗效评价标准 术后病人症状、体征显著改善,病人可以自由、正常生活和活动。良:术后病人有轻微症状,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差:术后病人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 SPSS17.0 软件录入数据和资料,计量资料用 x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表1)

两组临床疗效在腰腿痛、感觉、肌力减退方面均不同程度改善。椎间盘镜组优良率为95.0% ,椎间孔镜组优良率为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椎间盘镜组术后终板炎 2 例,经过理疗及非甾体抗炎药物症状缓解;术后1年内残留椎间盘再突出1例,使用椎间盘镜再次处理后腰痛症状缓解。椎间孔镜组术后神经根激惹导致下肢疼痛加重1例,给予激素及营养神经治疗1周后缓解;术后 1 年内残留椎间盘再突出1例,使用椎间盘镜再次处理后症状缓解。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 评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

3. 讨 论

3.1 LDH 传统手术方式 LDH 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征 [3] 。该疾病是引发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每年 11%~19% 的病人需要手术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LDH 的手术治疗方案也得到极大进步。后路 LDH 摘除术是以往主要的手术方式,传统手术包括椎板间开窗、全椎板切除及半椎板切除入路 LDH 摘除术三种手术方式 [4] 。传统手术方式术中切口大、出血较多,术后病人恢复较慢,对腰椎肌肉及骨质侵犯较多,腰椎稳定性受一定影响。

3.2 LDH微创治疗近年来,微创技术应用于LDH 治疗,可以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切口,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路径中对血管、肌肉的创伤,缩短住院时间。 LDH 微创手术大致分为: ① 显微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化学溶核术、经皮椎间盘髓核切除术、关节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椎间盘内电热凝纤维环成形术、后路显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镜技术)、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椎间孔镜技术)。目前,技术较成熟、临床实用广泛的微创内镜技术是椎间盘镜及椎间孔镜技术。本研究课题对这两种技术进行临床效果分析。

椎间盘镜手术系统主要经历侧后路及后路椎间盘镜两个阶段。早期侧后路椎间盘镜手术优良率为84.10%,而后路椎间盘镜手术高达 95.19%。后路椎间盘镜技术是在参考法国Destandau可动式椎间盘镜的基础上发明的固定臂通道技术,并获得广泛推广和应用。该技术来源于显微镜技术,介质是空气,与过去的小开窗手术相似,而脊柱内镜来源于关节镜,介质是水,技术来源于关节镜技术。椎间盘镜手术有较好的手术疗效,但其严重的并发症不容忽视,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影响椎间盘镜手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椎间孔镜技术认为在腰椎后外侧的神经根下方有一个三角形区域,是介入和外科的安全工作区域,称之为“ Kambin 三角”,而 YESS 系统是专为安全三角入路设计的一套内镜手术操作系统,同时也是目前椎间孔镜技术常用的手术系统。椎间孔镜手术主要的潜在并发症包括后腹膜血肿、腰骶神经根损伤、术后感染等。AHN等统计412例椎间孔镜手术病例,发生后腹膜血肿4例(0.97%),其中经保守治疗好转2例,经再次手术清除血肿 2 例。

3.3椎间盘镜及椎间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椎间盘镜与椎间孔镜技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LDH疗效相似,两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术后疼痛程度均无明显差异。椎间盘镜选择的入路方式较为简单,手术入路与传统直视手术相近,学习曲线较短,术中显露清楚,神经根减压彻底,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小,出血量少,病人术后康复快 ;椎间孔镜手术的优点体现在可以不破坏脊柱后方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减少术后出血及术后瘢痕形成,且具有微创、病人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容易被病人接受 。

在LDH临床治疗上,采用椎间盘镜与椎间孔镜的方式均可获得理想效果,临床上可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

(参考文献略)

疾病科普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10-62856916 / 010-62856918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一棵松50号

邮编:100093

京ICP备120255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500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京)医广【2023】 第12-21-3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