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开讲:拿什么拯救你? 谈谈脑瘤中的“恶魔”
2019-10-31 16:06 作者:三博脑科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副院长兼三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知名专家,擅长各种颅内肿瘤(垂体腺瘤、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鞘瘤、颅咽管瘤等)和动脉瘤等疾病的诊疗,目前完成各类颅脑手术万余例,多次荣登中国名医百强榜(胶质瘤、垂体瘤和颅底肿瘤领域)。
脑瘤,成为无数患者的梦魇,尤其面对常见的脑瘤⸺脑胶质瘤时,患者更多是恐慌、无助,在业内,脑胶质瘤素来以低、预后差、易复发、生存期短等特点让人望而生畏,医生常常要挑战脑海深部的“手术禁区”,为患者争取更多的可能性。本期大医开讲,我们邀请闫长祥教授讲解脑瘤中的“不速之客”脑胶质瘤。
最常见的脑癌 谈根治尚早
2018年3月,台湾作家李敖病逝,享年83岁,一代国学大师就此在文化神坛陨落。而折磨了他整整三年的疾病就是“脑干胶质瘤”。
2018年8月,美国政坛的“符号性人物”、身患胶质母细胞瘤(4级胶质瘤)的美国共和党重量级代表约翰·麦凯恩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81岁。
因为罹患恶性脑瘤而辞世,名人也难逃死亡宿命。实际上,脑胶质瘤是颅脑肿瘤中对患者危害性最大的肿瘤之一,也是最常见的脑瘤,其对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易复发性又进一步增加危害,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在业内,脑胶质瘤素来以“不好治”让患者和医生头疼。有医生评价称:以脑胶质瘤为代表的脑肿瘤是当前我国癌症攻坚战中最难攻克的癌种之一。
“其实我不爱听一句话:胶质瘤像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治了也没用。”⸺眼前的闫长祥,是全国的脑瘤诊疗领域的知名专家,做过万例脑瘤手术后,他也成为众多患者眼中的希望。这些年来,他和团队对包括脑胶质瘤在内的脑瘤“对着干,坚持干”,探索治疗脑胶质瘤的新路径,但对付这类“凶险的恶魔”,过程并不轻松。
“脑胶质瘤可以说是脑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们长在不同的脑部位置,症状表现就不一样。”据闫长祥介绍,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0%,其中以星形细胞瘤最多见,根据恶性程度由低到高分为4个不同级别。发生部位上,成人多见于大脑半球,而儿童以小脑和脑干较为多见,但脑肿瘤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无定论。
闫长祥指出,对于低级别肿瘤手术后辅以放疗,预后良好,。但难就难在很多患者是晚期,恶性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生存期可能只有数月到两三年不等。
专家们认为,如果一旦诊断为恶性脑干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儿童脑干弥漫内生型桥脑胶质瘤(DIPG)等高级别胶质瘤,确确实实距离“死神”很近。此外,一些位于脑干、丘脑、胼胝体等复杂部位的低级别胶质瘤由于位置复杂,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治疗通常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另外,脑胶质瘤的复发困扰着医生和患者。”闫长祥进一步指出,目前谈根治还很困难,胶质瘤与其他肿瘤不同,即使患者术后生存期超过5年,也不能认为完全根治。有些患者很多年后依然有复发问题,提醒患者需要坚持每年复查,若发现有复发迹象,及时到医院治疗,以防延误病情。
脾气变坏?竟然是脑胶质瘤作祟
41岁的杨女士来自内蒙古,原来的她是一位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好妻子,可是两年来,她常常觉得自己浑身乏力,做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记忆力也明显下降,而且特别容易发脾气,常因为一些小事情就无端发火儿。
这跟以前的她判若两人,头痛、头晕、恶心让她苦不堪言,最后辗转各地找到了闫长祥,很快,闫长祥在显微镜下为患者分块切下了6厘米大的肿瘤,完好保护了双侧大脑前动脉及其分支。
据闫长祥介绍,病理分析后,患者得的就是脑胶质瘤,肿瘤起源于右侧额叶、基底节区,深达胼胝体,质地韧、部分已经钙化。与重要的神经核团、纤维及血管关系密切,手术稍有不慎,可导致大出血或出现运动障碍,有很高的风险。
“该病因肿瘤生长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视力视野改变、偏瘫、情绪改变、智力低下、走路不稳等等。”据闫长祥介绍,脑胶质瘤早期常隐匿起病,临床症状表现多样。有些以情感异常和痴呆为主的精神症状;有些以头痛、恶心呕吐为主的颅高压症状;有些以吞咽困难,面瘫,眼睑下垂等为主的神经核团及颅神经体征;有些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走路不稳等为表现;有些以肢体抽搐(癫痫)起病。
但很多时候,脑胶质瘤早期没有明显症状,这让很多患者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也成为了医生们面临的难题。
“在瘤体比较小的时候,没有产生压迫症状时,多数也是没有症状的。”闫长祥提醒,胶质瘤的症状表现很复杂,所以提醒公众,不要出现相关症状就一味恐慌,甚至讳疾忌医;要对上述提到的这些症状警惕,排除其他原因后,应该考虑来神经科完成相关检查进一步确诊病情。
跑赢“死神” 乐观态度也是一剂良药
脑肿瘤手术风险高,一个好医生常常是需要“千锤百炼”,而闫长祥的手术大部分面对的是复杂脑肿瘤,很多时候,远远超出一般手术的时间,七八个小时的手术就像一场“战役”,医生要拼,患者也要拼,以争取最大的机会。
“没错,脑胶质瘤是个坏家伙,我们不能忽视它的危险性,但决不能直接和死亡划等号,更不能提前被吓倒,主动就放弃了。”闫长祥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患者要有信心,医生才会更有信心,战胜病魔的机会就多了几成。
这么多年来,操刀过成千上万例手术,他也见过了病人百态,50多岁的老刘就是其中一位。去年5月开车的时候,老刘和别人发生刮蹭,奇怪的是,事故的缘由竟是老刘在开车时突然对方向盘失去了控制力,车头一别,蹭上了旁边的车。
心里犯嘀咕,老刘当天就到医院做头颅核磁检查,结果发现颅内巨大占位,最大直径将近10公分,可疑高级别胶质瘤,不排除脑胶质瘤。听到这个判断,老刘和家人根本不愿相信,半个月前,老刘还活跃在篮球场上,刚刚赢得了一场比赛。这才10来天,怎么就查出脑袋里长瘤了?回忆病史,老刘突然发觉自己记忆力下降、视物模糊已经有一年了,最近两个月比较重。
果不其然,病理出来后确诊属于胶母4级,恶性脑瘤,患者和家属马上就慌了,所幸,手术还是顺利进行,术后效果良好。闫长祥告诉老刘放下心理“包袱”,继续做好后续的治疗,然后回家别闲着,能干什么干什么,该干嘛干嘛,心态放松。
转眼术后一年了,老刘又来复查,见面的时候,闫长祥看着这个高大魁梧的汉子,跟他聊天,老刘的生活一直很正常,打篮球、炒股、工作一样没落下,只是不会像以前那么累了,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如果不说这是胶母4级术后的患者,谁能知道他得了胶质瘤呢,还是最恶的那一种。”
“4级胶母更像坏人中的‘极品’。但是即便是面对最坏的人,只要你还想好好活下去,就不要丧失对生的希望,努力打败它!”这是闫长祥对所有患者的希望,说老刘的故事,他是想给脑胶质瘤患者一点信心,疾病这种事儿,遇上了就面对它,盲目乐观或者盲目悲观都没用,希望胶质瘤患者都像老刘一样拥有术后开挂的人生。
“治疗技术不断发展,也有一些患病生存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很大程度上延长生存期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闫长祥说,得病后,不埋怨不抱怨,心态很重要,乐观的态度无疑有助于病情的康复,对家人也是一种安慰。作为医生来讲,不管手术大小都要一丝不苟、严阵以待,做最充分的准备。“我们的原则是‘做一例病人,出一个精品’,这是我对自己也是对学生的要求。”
相关链接:
研究发现脑胶质瘤的致命弱点
今年3月,一则新消息引起了业内关注,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抑制脑胶质瘤中一个特殊蛋白质的活性可以增加脑胶质瘤对放疗的敏感性,从而提高胶质瘤这种最常见、最恶性的脑癌的治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ancer Cell》上。
脑胶质瘤非常难治疗,中位生存期仅为15—16个月。放疗和化疗是标准的治疗方法,都旨在损伤和破坏肿瘤细胞的DNA,但是它们的治疗疗效会随着肿瘤产生抵抗性而下降。在这项新研究中,UCSD药学院病理学教授Frank B. Furnari (通讯作者)、博士后研究员Jianhui Ma博士(第一作者)及其同事发现了胶质瘤用于促进治疗抵抗性的新机制: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的磷酸化,该蛋白由PTEN基因编码。
通常情况下该蛋白是一个肿瘤抑制蛋白,但是突变或者错误的修饰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特别是研究人员发现PTEN的磷酸化(酪氨酸Y240位点)会促进肿瘤细胞的DNA修复,从而逆转治疗性放疗的效果。当研究人员使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抑制小鼠胶质瘤细胞中Y240的磷酸化后,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增加,更多的肿瘤细胞死亡,因此小鼠的生存期显著延长。
“这些发现很有趣,为临床试验提供了基础,也有助于我们探索治疗其他利用这种机制逃逸治疗的肿瘤的新疗法。”Furnari说道。这项研究也是该小组2017年另一项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的拓展,该研究发现PTEN可以调节脑胶质瘤的发展。
问医生:
脑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是什么?
闫长祥:
临床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早发现早治疗,手术难度小、风险小、预后好,在切除肿瘤以后,根据后期病理化验的结果、不同的细胞类型,再选择术后放疗、化疗以及生物免疫治疗等各种综合治疗方式,可以明显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整体来看,应对脑胶质瘤需要“陆海空”联合作战,而不是单一的任何一种手段。
该病有明确的高危人群吗?
闫长祥:
目前来看病因尚不明确,所以并没有特定的高危人群,但这类脑瘤特别偏好青壮年,比如20—40岁之间的年龄段是这种疾病的发病高峰期,当然儿童和老人也有发病。
病理报告显示胶质瘤级别为Ⅱ—Ⅲ级,这是怎么回事?
闫长祥:
胶质瘤根据病理报告可分为Ⅳ级。其中Ⅰ、Ⅱ级偏良性,Ⅲ、Ⅳ级偏恶性。但临床上病理标本并非单纯某一级别的胶质瘤也是很常见的,Ⅱ—Ⅲ级胶质瘤是指病理标本中同时含有Ⅱ级和Ⅲ级两种特征的肿瘤细胞,这往往说明肿瘤在逐渐恶化。
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手术的安全?
闫长祥:
手术自然会有严格的程序要求,作为医生,都会尽己所能避免失误,包括术前评估等,每一个病例都要全科讨论:值不值得做?做了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当一例手术有争议时候,我们也会全员讨论,这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手术更需要集体智慧,即使是最年轻的大夫,也可以发表意见。总之,一切以患者安全为第一位。
预防脑瘤,对于普通人有何建议?
闫长祥:
还是注意生活习惯吧,不要太劳累,生活有节制,保证一个充分的休息时间,所以睡眠很重要;要适当锻炼,可以提升免疫力;还需要保持一个愉悦放松的心情,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要懂得释放,这些都对预防疾病有好处。
新华社/房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