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报道

  • 椎管内囊肿病例:藏在脊柱中的恶魔

    CCTV-4《中华医药》

  • 突出的肿瘤-脑膜瘤

    CCTV10《走进科学》

相关文章

再谈“额底纵裂入路”

2019-02-11 14:56 作者:三博脑科医院

近期,英杰老弟发了文章让我点评,由于文章所及内容是我一直非常感兴趣并努力实践的内容,我也曾在2010年发表过文章(可以检索到),由于繁忙的日常工作,没有及时将其后进一步的技术与心得继续结文在正式刊物发表。多年来只是陆续在微信朋友圈里跟大家交流展示。今天借对英杰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再多说两句,以进一步解读之。

文中提到,甚至英文文献里尚无明确的“额底纵裂”提法,因此,“额底纵裂”概念并未被国人普遍接受,常常归为“前纵裂”。我们倡导、强调、使用并坚持提炼出这一概念本身也是一种观念上的创新吧。那么,究竟何为“额底纵裂”?“额底纵裂”与“前纵裂”或“前额纵裂”是不是一回事?为何一定要将“额底纵裂”从“前纵裂”中划分出来,这种做法有何意义?我认为,厘清这些概念将有助于理解“额底纵裂入路”,名不正则言不顺嘛。只有深刻理解了“额底纵裂入路”,才能将手术做精,以达“微创”之目的。

顾名思义,“额底纵裂”就是位于额底部分的前纵裂,或者说,它只是“前纵裂”的额底部分。那“前纵裂”又如何定义呢?这应该没有特别严格的界定。一般约定俗成的把前额(俗称“脑门”或发际以前的额部)相对应的纵裂叫做“前纵裂”或“前额纵裂”。可见,前纵裂的范围要比额底纵裂要宽泛的多,而额底纵裂则比 较 局 限 。我 定 义 的“ 额 底 纵 裂 ”仅 指 眉弓上 约1-1.5cm处以下对应之纵裂,或更严格的说,即在胼胝体膝部下缘人为的做一水平线,其水平线以下区域即是“额底纵裂区域”。这就清楚了,“前纵裂”与“额底纵裂”不能混为一谈。那为何要如此界定划分呢?其一,我们在做鞍区-下丘脑这一中线区域手术时(颅咽管瘤为典型),实际有效 用到的仅仅 是“ 额底纵裂区域”,与“前纵裂”的其他区域关系不大。其二,这一概念是为了强调“额底”,即骨窗一定要非常低,有时要咬除鸡冠接近鼻根水平。只有低,才能使手术轴向(术中视角)在不损伤胼胝体膝部的情况下,“绕过”其,向上直抵三室穹顶或更高的水平,以使术中能直视以上结构。而“前纵裂入路”时,对骨窗的高低并未有特别的要求(有时反而要求高一些),若达直视三室穹顶的目的,切开胼胝体膝部或不可避免了。基于此,“前纵裂入路”与“额底纵裂入路”虽很相似,实际理念上已是不同的两种手术了。其三,有了“额底纵裂”的概念,就能更准确的描述和理解此种手术,“微创”理念才能深入术者的骨髓并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手术行为。

不能想当然的认为“经终板”就是“经中线”。因为,“经终板”有很多“非中线”的方式或路径。例如,翼点入路经终板、额外侧入路经终板和额下(额底)经终板等等。只有“前纵裂入路”和“额底纵裂入路”才是真正的中线经终板入路。这一概念也须明确。当说到“经终板”时,一定要把如何“经”的路径讲清楚,这关乎到手术的理念。

颅咽管瘤并不发生于颅底(绝大多数),我认为,把它当做颅底肿瘤并不准确。但它可累及颅底,如鞍内、鞍旁、斜坡、CPA甚或蝶窦鼻腔。也常常与前后循环(willis环)血管粘连紧密。故术者须具备颅底和血管方面的手术经验,才能更好的处理这类手术。

我们的理念是,术中严禁结扎前交通动脉,不管它有用还是无用。这又是关乎手术理念的大问题。

只有将胼胝体膝部以下之双侧A2完全分开(双侧A2常紧密粘连),“额底纵裂区域”才能充分打开直抵终板。终板上界(两侧外上方)常常可见两束瓷白色“八字”形向外下方走形的穹隆柱,是特征性解剖结构。术中并不特别强调沿中线切开终板,下丘脑核心区的保护也不取决于此。

在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时,进入分开额底纵裂,进而抵达三室下丘脑这一过程并特别依赖于辨识于颅底的骨性标志。

通常额角穿刺有三个固定 点:1,冠 状 缝前2cm,中线旁2.5cm出。2,侧裂旁之潘氏点。3,眉弓上2cm,中线旁2.5cm点。当合并脑积水致颅压高时,行额底纵裂入路,可穿刺上述额角的第三穿刺点放液降压即可。若脑积水不明显,可直接行纵裂分开操作。因为,分纵裂是个耗时的技术活,在缓慢的操作过程中,大量的脑脊液会大量流失达到了减压的目的。一般不需特别从侧裂放液减压。此外,不是极特殊情况,不做额极切除术。

关于额极静脉的保护、膜锁孔、垂体柄的处理等技术理念,因尚需较多篇幅论及,在此略去。


疾病科普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10-62856916 / 010-62856918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一棵松50号

邮编:100093

京ICP备120255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500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京)医广【2023】 第12-21-3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