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高血运听神经瘤手术技巧探讨
2016-12-07 09:19 作者:三博脑科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青年高血供听神经瘤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0例青年高血供听神经瘤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技巧。结果 所有肿瘤均行一期切除,肿瘤全切13例,近全切除7例,切除肿瘤过程中平均失血约1200ml,肿瘤体积越大,则术中出血越多。术后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I-II级8例III-VI级12例,其中有3例面神经未能达到解剖保留,术后行面神经修复术。结论 青年高血供听神经瘤术中出血多,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较低,掌握手术操作技巧可以一期完成肿瘤的切除。
【关键词】听神经瘤手术青年高血供听神经瘤好发于中年,40-50岁多见,老年及青少年较少,儿童及青少年好发2型神经纤维瘤病,但是,对于单发的听神经瘤,青少年少见。听神经瘤根据肿瘤生长方式可以分为实性、囊实性及囊性,通常囊实性及囊性肿瘤血供不丰富,实性肿瘤血供丰富。而青少年单发听神经瘤,肿瘤多呈实性且体积巨大,往往血供非常丰富,手术困难,手术技巧上不同于其他听神经瘤切除术,我们手术治疗了20例青少年高血供听神经瘤,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共手术治疗16-35岁听神经瘤患者82例(2型神经纤维瘤病未列入其内),其中实质性肿瘤55例,占全部听神经瘤的67.1%。实质性肿瘤中,高血供听神经瘤20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17-34岁,平均25.7岁。
1.2临床表现病史10天-72个月,平均23.8个月,其中听力下降19例,耳鸣11例,头疼,头晕6例,行走不稳5例,面部麻木5例,视力下降2例,肢体无力1例,复视1例。
1.3辅助检查全部患者均行术前头颅磁共振(MRI)检查,肿瘤直径的测量方法:轴位MRI经内听道层面,桥小脑角池内肿瘤的大直径,以mm为测量单位。肿瘤大径:29-60mm,平均44.6mm。术前根据MRI判断肿瘤的血供,以T2加权像和T1强化像为参考,根据T2血管流空征象(图1),可见瘤周血管流空,和瘤周及瘤内血管流空。其中瘤周血管流空14例,瘤周及瘤内血管流空6例。
1.4手术技术要点20例患者均在电生理监测下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肿瘤切除术。手术技巧:①手术的骨瓣一定要足够大,切除此类肿瘤不适合应用小骨窗,如果小脑组织肿胀,接下来的操作就变得困难了;②先充分灼烧肿瘤的包膜,肿瘤内部的血供均由包膜的血管供应,灼烧后进行肿瘤中心减压,减压不要过多的深入肿瘤内部,部分减压后,继续分离灼烧肿瘤包膜,反复进行,始终保持肿瘤有一个完整包膜界面的存在,如果肿瘤内部出血汹涌,海绵压迫止血;③如果肿瘤的包膜质地非常脆弱,很难保持包膜界面,只能一部分一部分的切除肿瘤,边切除边止血,对肿瘤进行蚕食,切忌大范围的切除肿瘤,制造出大面积创面,出血汹涌,难以控制;④如果术中出现瘤腔出血很多且出血很难控制时,只能用较粗的吸引器快速吸除肿瘤,尽快对肿瘤进行减容,以便分离出肿瘤边界,然后止血;⑥术中出血较多时,可应用2套吸引器,术中建议应用自体血液回输,及时输血,只要血压能维持正常即可继续手术。
1.5病理检查所有肿瘤术后病理常规行HE染色,其中5例行CD34染色。
图1 高血供听神经瘤磁共振片,A 冠状位T2 像可见肿瘤呈实性,内含血管流空征象(红色箭头),B T1 冠状位强化磁共振可见肿瘤呈均匀一致的明显强化,其内也可见瘤内的血管流空(红色箭头)。C 冠状位强化磁共振可见肿瘤体积巨大,D 术后1 周冠状位强化磁共振可见肿瘤切除满意
结果
2.1手术效果全切13例,近全切除7例。术中失血400-4000ml,平均1437.5ml,其中开颅失血平均230ml,切除肿瘤过程中平均失血约1200ml。肿瘤出血量与肿瘤体积相关,肿瘤体积越小,术中失血量就越少,本组肿瘤大径小于等于40mm者8例,术中平均失血量为平均825ml,大径大于40mm者12例,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846ml。
2.2术后情况术后面神经功能按House-Brackmann分级,I-II级8例,III-VI级12例,并发症:脑脊液漏1例,腰大池引流10天后好转,术后颅内血肿1例,行血肿清除术,术后后组颅神经症状加重3例,共济障碍加重2例。
2.3病理结果与血供不丰富的听神经瘤病理切片进行比较,高血运听神经瘤肿瘤间质内病理性血管分布明显增多(图2)。
图2 听神经瘤病理图片,A 高血供听神经瘤病理切片,可见肿瘤间质内血管丰富(HE×200),BCD34 染色,可见血管丰富(棕色为血管壁染色)(HE×200),C 低血供听神经瘤病例切片,视野内未见血管(HE×200),D CD34 染色,可见肿瘤间质内血管分布稀少(HE×200)
2.4随访情况随访14例,失访6例,时间3-120个月,平均27.6个月,3例面神经未能达到解剖保留,术后行面神经修复术,2例肿瘤复发,其中1例再次行肿瘤切除术。
讨论
3.1肿瘤的血供
听神经瘤的血供可来源于小脑的3条供血动脉、基底动脉发出的脑桥支及脑膜动脉的分支,静脉主要经岩静脉回流至岩上窦。对于高血供听神经瘤术前可行血管造影,了解血供情况。Abe术前应用聚乙烯醇泡沫(polyvinylalcohol(PVA)foam)对1例高血供听神经瘤患者的肿瘤供血血管进行栓塞,栓塞后这例患者切除肿瘤时术中出血仍很多,术前栓塞可以做为术前的一项治疗手段,但是,术中还是要做好应对可能大量失血的准备。体积巨大,高血供的听神经瘤在血管造影检查中出现早期静脉期染色,提示肿瘤中存在动静脉分流及动脉化的静脉血管。对于分期手术的病例,在二期手术时肿瘤的血供明显减少,其原因是在高血供听神经瘤中,椎基底动脉分支穿行于肿瘤与脑组织之间的蛛网膜腔隙,部分切除肿瘤之后,整个蛛网膜腔隙增宽,导致供血的穿支血管被拉伸和阻塞,所以肿瘤的血供减少。目前MRI检查可见肿瘤周围或肿瘤内部有粗大的血管流空征象,亦可提示肿瘤血供丰富。这些异常血管通常分布在肿瘤的周边,位于小脑,脑干与肿瘤的表面,管壁通常很薄,分离保留这些血管困难,如果明确血管位于肿瘤表面可以电凝,如果位于脑组织与肿瘤表面交界处,术中如能将其分离,尽量保留,如不能保留也可电凝,电凝此类血管本组病例术后未出现脑水肿等严重的并发症。
3.2高血供听神经瘤的手术
关于高血供听神经瘤的手术,对于一些肿瘤大径小于40mm的中型肿瘤,虽然肿瘤血供丰富,但是,肿瘤体积相对较小,容易分离肿瘤周边,手术时间相对短,止血相对容易一些。本组4例术中出血在1000ml以下的病例,肿瘤体积均小于40mm。对于高血供的大型听神经瘤手术确实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文献上对于此类肿瘤多采用分期手术的方法,即次手术瘤内减压,止血后,2-3个月后再行残存肿瘤切除,再次手术时肿瘤的血供明显减少,手术难点大大降低。高血供听神经瘤手术后组织学检查可见肿瘤内富含病理性血管,但是二期手术后的肿瘤病理却发生肿瘤细胞坏死,变性,病理性血管明显减少。本组20例手术均一期手术完成,手术不同于其他听神经瘤切除术就是术中掌握控制过多出血的技巧。手术不能像切除血供不丰富的听神经瘤那样,行大程度的瘤内减压,这样创面大,出血汹涌。而是需有耐心小块切除肿瘤。一旦出现出血汹涌,且止血困难时,方可快速切除肿瘤,肿瘤切除完全后,出血即可控制。
3.3高血供听神经瘤与面神经功能保护
青年高血供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瘫的发生率高,因为此类听神经瘤体积通常较大,体积较大的听神经瘤面神经功能保留就低于中型和小型听神经瘤,大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达到House-Brackmann分级I-II级仅为37.5%,本组和文献报道类似,达到40%。二是肿瘤血供丰富,术中术野出血较多,很难保持术野清晰,术中观察面神经和蛛网膜困难,术中机械性及热损伤几率较大。由于高血供听神经瘤多好发于青年患者,面神经功能的保留对这个群体的患者更为重要,有时面神经与肿瘤粘连紧密时,可以残存少量肿瘤,长期随访,肿瘤复发率非常低,本组近全切除率为35%。其中1例患者,术中残存小片肿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至I级,术后10年肿瘤复发,复发的肿瘤主要在内听道内,体积较小,再次手术,术中肿瘤血供不丰富,二次术后面神经仍恢复至I级。如果面神经确实无法解剖保留,那么就要力争全切肿瘤,术后行面神经修复术,本组3例面神经未能解剖保留,术后行面神经修复术,其中2例面神经恢复至II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