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2016-12-16 10:10 作者:三博脑科医院
此次5份病例先后在微信发布,若索要请进入吴斌教授学术讨论交流群,请搜索15811551008 张涛申请加入。
为桥脑海绵状血管瘤,病人为中年女性,术前右侧肢体已活动不灵,右上肢肌力1 级,右下肢肌力3 级,曾有呼吸困难。在北京某医院就诊,告知风险极大,要准备二十万元的住院费。此例手术方式,入路的选择的确难以取舍。按说病变靠前在桥脑腹侧,可能有人会选择“前方”入路,如现在盛行的kawase 入路,甚至动用神经内镜,经鼻磨除斜坡,直抵病变。但我考虑桥脑腹侧主要为锥体束,手术必然会有所影响,会加重肢体偏瘫。另外,桥脑腹侧的基底动脉也会对操作造成不小的障碍。所以,我放弃了“前方”入路。那么,“后方”或“侧方”入路距病变较远,需穿过“较厚”之脑组织方可抵达病变,损伤大而不可取。后决定取“前外侧”方向,即从锥体束的外侧进入。一来,可少干扰锥体束,二来,此处比脑干的侧方或后方距病变要近一些。要达此处,计有CPA(乙状窦后)入路;颞枕入路;乙状窦前入路三种方式。综合考虑操作视野、手术轴向,终我取乙状窦前入路。术中操作符合我的术前预判,手术进行得十分顺畅,舒服。分块全切除病变,并将病变周边的细小血管逐一电凝。术后病人肢体活动有所恢复。没负我一番苦心。
三十岁出头,女性,颅高压症状明显。MR示鞍区巨大颅咽管瘤向右颞发展。手术入路和策略因理念不同而有多种选择。如翼点入路、额外侧入路、额顶和翼点联合入路、额底纵裂入路和胼胝体-穹窿间入路+二期翼点入路等等。此例手术若达一期全切除肿瘤,应顾及到几个节点:1.鞍内。2.下丘脑。3.三脑室穹顶。4.脚间池。5.颞极。只有直视下兼顾到上述5点,才可能安全地全切除肿瘤。对照几个节点,上述提到的多种入路均有所不棣或过于复杂。我提出“全额”开颅概念,即将普通的额部开颅进行清晰定义(骨窗):内缘为中线或稍过中线,前缘至眉弓,外缘达蝶骨嵴(不咬除蝶骨嵴)。这样的“全额”开颅即能得到三个手术轴向,即额底纵裂;额底;额外侧(我称为准翼点)。故此例,术中从额底纵裂(术中因咬除了鸡冠,故已改良为额底纵裂经鸡冠入路,可对三脑室穹顶进行直视)轴向,可将前述的前四个节点置于直视之下。而“准翼点”(额外侧)轴向,能轻易观察到第5节点。肿瘤在直视下,得到安全彻底的切除(当然要一并切除已被肿瘤侵蚀的垂体柄)。术后病人反应轻,恢复十分顺利。
貌似简单的额叶胶质瘤手术。因肿瘤大部分位于额极,故不少人选择“冠状切口,额部开颅”。其实对于额部胶质瘤手术,即便其已累及额极,“冠状缝前中线旁发迹内马蹄形切口开颅”足矣,不必大动干戈的做“冠切”开颅。再重申一遍,微创时代,胶质瘤手术是脑外科可主动“正当”的切除脑组织的手术。再者,胶质瘤起源于脑组织内,不似脑膜瘤具有“根基”。故对额极胶质瘤完全可以掏除之。
是桥延背侧实性血网。此类肿瘤供血来自双侧的小脑后下动脉(pica),应紧贴瘤体阻断之后处理粗大之引流静脉。
为颈1椎管内外巨大哑铃形神经鞘瘤。取耳后弧形切口,切口落在颈侧后凸出处,术中咬除了环椎右侧椎弓,分块彻底切除肿瘤。术中硬膜外静脉丛大量涌血,应适当加以掌控。
(本文摘自吴斌教授个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