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两例椎管内蛛网膜囊肿报告及文献复习
2014-08-27 14:59 作者:三博脑科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五病区
邱军 范涛 赵新岗 盖起飞 侯哲 赵思聪 梁聪
讨论
椎管内蛛网膜囊肿(Spinal arachnoid cyst SAC)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少见的椎管内良性肿瘤,其发病率极低,仅占原发性椎管肿瘤的0.01%。其病因迄今未明,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在先天性或自发性的硬膜憩室或蛛网膜疝等先天性缺陷的基础上加上创伤、炎症感染、医源性等后天因素作用下发生的。对于是否有家族性遗传,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鲜有报道。
椎管内蛛网膜囊肿临床上较为少见,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以胸腰段多见,颈段少见, 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囊肿在椎管中的位置,囊肿位于颈段者可引起颈肩背部疼痛及双上肢症状,位于胸段者可引起胸背部疼痛及双下肢无力,而位于腰、骶部者除腰骶部疼痛外还可引起下肢痛。括约肌功能障碍多在后期发生,有些病例可出现排尿排便障碍。 MRI是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检查方法,其信号强度与脑脊液信号相一致。在T1像呈低信号,T2像呈高信号。
治疗上有人提出,为减少创伤,可考虑行囊肿腹腔分流术,依据病人的症状调整分流泵的压力。此种方法适合单个囊肿,对于长节段的蛛网膜囊肿且囊肿之间有分隔者,不适用此种方法。大多数人对于SAC的处理方法倾向于囊肿全切,半椎板手术,优点是,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防止脊柱后期发生后凸或侧弯畸形,缺点是不能清晰显示术野,尤其是囊肿壁和硬膜表面粘连或者穿过神经根者,容易造成神经损伤,漏口修补不彻底易造成囊肿复发。全椎板手术,优点是术野显示清晰,能明确囊肿与神经的关系,分离囊肿时对神经的损伤较小,更为重要的是术后囊肿复发的可能性较小,缺点是创伤大,如椎板不能复位,术后易发生后凸或侧弯畸形。对于年轻的病人和病变包括有几个脊髓节段的患者,为了保留后椎弓以稳定脊柱,采用双侧椎板切开,囊肿切除后,利用器械固定,可用连接片或钉棒内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保留脊柱解剖学完整。近几年随着神经内镜的广泛应用,对于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及椎管内病变,如脊髓拴系、椎间盘切除及脊髓空洞切开等疾病提供了较好的办法,具有、恢复快的优点。但对于治疗椎管内长节段病变,有人提出软镜的使用更有助于减少损伤,应用软镜治疗椎管内蛛网膜囊肿,国内文献鲜有报道,其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