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报道

  • 椎管内囊肿病例:藏在脊柱中的恶魔

    CCTV-4《中华医药》

  • 突出的肿瘤-脑膜瘤

    CCTV10《走进科学》

相关文章

深切怀念敬爱的老院长王忠诚院士

2017-01-16 15:07 作者:王医生

文/医疗院长 王保国

2012年9月30日深受爱戴的王忠诚院士离开了我们。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相貌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他的崇高品质及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我初识王院士是在1983年。那年我考上了北京第二医学院(现在的首都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师从麻醉学专家王晓持教授。报到之后知道同学之中有个叫王劲的,是北京天坛医院王忠诚院长的儿子;另一个叫刘旭光的同学,导师是王忠诚教授。我的导师与王忠诚教授都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在的北京大学医学部),以前都在北京同仁医院工作过,是要好的同事。我们那届是北二医第三届硕士研究生,需上一年的基础课。1984年才到天坛医院进行临床技能培训及做课题。那时的天坛医院规模比现在小得多,神经外科手术室设在研究所楼的地下室,条件较差。但在那里,每天完成十几台的神经外科手术。后来手术楼和病房楼相继建成,医疗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手术室也逐渐扩增到16间,后来到23间。

研究生期间,王院士在我们学生的心目中是令人敬畏的大专家、大教授,是院长和所长,很少有机会交谈。多是在做手术时静静地欣赏他的精彩演示。王院士手术动作以准确著称,手下出活,没有废动作,看他手术是种享受。研究生、进修生、年轻医师都喜欢观看,并且是屏气静观,手术室内很安静。他擅长做血管畸形、动脉瘤、脑干肿瘤、脊髓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有一次术中在分离巨大动脉瘤时出现破裂,出血“忽”的一下充满了术野,王院士和助手迅速用双吸引器吸净术野,用夹子准确地夹住了瘤蒂,控制了出血,其动作精炼娴熟,令旁观者惊叹!

诚实做人 踏实做事 乐在其中

1986年研究生毕业后,我留在了天坛医院工作。1987年麻醉科王恩真主任要出国学习2年,由我主持麻醉科行政工作,那时刚26岁。压力虽大,但初生牛犊不怕虎,王院士亲自找我谈话,表示相信我的能力,支持我的工作。并亲自指示人事处想办法尽早将我夫人从河南调到北京,解决我们夫妻两地分居问题,令我感动至今,终生难忘。

1995年我在赴美国做访问学者之际,特去向王院士辞别,他老人家特别嘱咐到美国要好好学习他们的技术,了解他们的医疗模式,争取早点回国。

2年后回国做麻醉科主任,尤其是做医务处长后,与王院士的工作接触也有所增多。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激励着年轻人,他告诫我们:“医生技术的提高多是建立在病人的痛苦之上,甚至是生命之上的。”要求年轻医师要勤思考,要勇于创新,要尊重病人,要尽力服务。2005年春节前,他亲自给我写了幅字,“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乐在其中”。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工作和生活中细细地品味这句话的内在哲理。

另一件令我们感动的事情是王院士坦然地面对自身的手术。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为了早日康复,多为患者服务,他毅然地选择手术治疗。由他儿子王劲和得力助手张俊廷教授亲自主刀。麻醉我们本想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服务的外院麻醉专家来做,这样我们的压力也会小些。王院士自己坚决反对,他说相信我们,不要有精神压力,把他当成普通病人即可。后由我亲自为院士进行了插管全麻。

2007年底,我在加盟“三博”之前,特去征求王院士的意见,他沉默很久才说:“去吧,他们哥几个也需要你。你去了,三博的发展会更快。”这坚定了我“下海”到民营医院的决心。他老人家对三博的创立和发展给予了有力的支持。2010年底,在北京三博脑科医院成为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的庆典上,他亲自把亲笔题写的“发展神经外科事业”牌匾送给了我们,极大地激励着三博的学子们。

王院士,您放心吧,我们一定会按照您的嘱托,努力地发展中国的神经科学事业,让您的精神发扬光大。

疾病科普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10-62856916 / 010-62856918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一棵松50号

邮编:100093

京ICP备120255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500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京)医广【2023】 第12-21-3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