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手术治疗
2017-01-19 09:33 作者:王医生
三博脑科医院神外三病区 张永力 石祥恩 孙玉明 刘方军
脑动静脉畸形是青少年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型、结构复杂的脑AVM的治疗由于风险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原因,一直是困扰神经外科医生的难题。自2004年8月至2011年8月,三博脑科医院神外三病区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共治疗18例大型脑AVM(畸形团大径>6cm),占同期58例AVM的31%,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结合文献对大型脑AVM的治疗问题进行探讨。
资料和方法
1. 临床表现: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0~28岁,平均21.4岁。脑出血8例,占44%(8/18),其中脑内血肿7例,5例破入脑室;1例头皮AVM合并脑干旁AVM,发生SAH及头皮出血。均伴有昏迷,7例恢复,1例持续昏迷。5例行血肿及脑室外引流,1例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出血年龄10~24岁,平均17岁,3例合并癫痫大发作。长期癫痫6例,占33%(6/18),病史9个月~10年。其中4例为大发作,1例为复杂局限性发作,均伴有意识丧失;1例为感觉性发作。反复头晕呕吐2例。1例巨大颞顶枕+深部AVM头晕伴一侧肢体无力并合并心功能不全,1例患者反复剧烈头痛。
2. AVM形态学:术前均行全脑血管造影及磁共振检查,邻近功能区AVM行功能磁共振。右侧10例,左侧8例。额叶6例,顶叶5例,颞顶枕1例,颞顶枕+基底节丘脑1例,枕叶深部1例,枕叶及颞叶内侧1例,颞叶及其深部2例,头皮巨大AVM合并后颅窝AVM1例。均紧邻功能区。畸形团大径6~15cm,平均8.3cm。14例为团块型,4例为弥漫幼稚型。均为多系统供血,包括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皮层支,部分有深穿支及脉络膜动脉供血。浅静脉引流9例,深静脉引流4例,深浅静脉同时引流4例,头皮静脉引流1例。Spetzler-Martin分级:Ⅲ级1例(头皮巨大AVM),Ⅳ级10例,Ⅴ级6例,Ⅵ级1例。
3. 手术方法:3例曾在外院多次栓塞治疗,2例在我院行手术前栓塞,栓塞部分畸形团。1例术前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按照MRI及DSA确定畸形团部位和边界,按畸形团及供血动脉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顶部开颅3例,顶枕开颅3例,额顶开颅5例,单额开颅1例,额颞开颅2例,颞顶开颅2例,颞部开颅1例,额颞+颞顶枕开颅1例。均行AVM切除术,3例行分次手术,其中1例为头皮巨大AVM,首次切除后复查有少量畸形残留,再次行畸形切除及切口成型;2例为近半球巨大AVM,分两期手术切除大部分AVM。
4. 术后处理:术后给予积极补液,调整凝血功能,积极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较低水平,给予抗癫痫药物。术后常规行CT检查。术后神经功能障碍者行高压氧舱及康复治疗。
结 果
1. 临床结果:无死亡病例,除1例术前持续昏迷术后轻度改善,余病例均恢复良好。2例术前偏瘫者术后肌力改善。1例偏瘫,1例遗留轻度肌力下降,10例术后一过性肌力下降,逐渐恢复正常(3周内)。偏盲4例。2例术区脑内积液,引流后恢复。脑积水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头皮愈合不良。2例癫痫。
2. 影像结果:手术结果14例全切,4例少量残留。术后均行CT,2例巨大AVM畸形团部分切除、去骨瓣减压后血肿,再次手术清除血肿及畸形团;1例术腔少量积血,逐渐自行吸收;余病例均无出血。DSA复查13例,8例AVM完全消失,4例大部分消失,少量残留。4例残留中,2例巨大AVM分2次手术后残留小部分畸形团;1例额叶幼稚型AVM残留少量AVM,并有小量再出血,后行伽马刀治疗;1例颞顶枕大型AVM术后残留少量脑室内畸形团,行伽马刀治疗。1例MRI及MRA显示畸形消失。
3. 随访:随访至今,1例术前昏迷病例肌张力下降,意识稍好转。2例遗留轻偏瘫。余病例恢复良好。
图1-2 男,22岁。癫痫大发作2年半。CT/CTA及MRI发现右额叶后部大型AVM。显示术前术后DSA及MRI影像。
讨 论
1. 手术方式及手术要点:
(1)手术入路的设计及准备:为了充分的暴露周围供血动脉,避免手术进入畸形血管团,一般采用较大的骨瓣成形术开颅。骨瓣的设计应该以畸形团为中心,周边扩大2cm。大型AVM体积较大,多数累及多个脑叶和深部,多系统供血,因此要将供血动脉主干包括在骨瓣内,以利临时阻断,控制出血。如大脑中动脉供血要显露侧裂甚至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供血要显露纵裂内畸形团前后的大脑前动脉主干,大脑后动脉供血要显露颞底的P2段分支,后颅窝AVM要显露同侧的椎动脉。开颅过程中要注意避开静脉窦及粗大皮层引流静脉,避免提前损伤这些静脉,导致大量失血,使手术无法进行。应多钻骨孔,铣刀开颅,必要时分多块骨瓣开颅。对硬膜的供血动脉要充分电凝后切断,掀起硬膜时注意保护皮层引流静脉,并防止损伤静脉窦。
(2)确定AVM边界,切断供血动脉:手术从较易显露、止血的部位及非功能区开始,并避开主要引流静脉,从确定的AVM范围切开皮层表面蛛网膜,将表面供血动脉完全游离,电凝后切断,逐渐向深方白质分离,逐渐找到畸形团周围的胶质增生带,和畸形团保持一定的距离,逐渐电凝切断供血动脉,分离后填入明胶海绵棉片或其他材料,将畸形团和周围脑组织逐渐隔离。分离过程中要不断修正畸形团的边界,尤其是不规则、多巢畸形团,以免进入畸形团,导致出血无法控制。位于脑裂附近的AVM,要注意保留供血动脉主干,防止损伤过路的大动脉,如侧裂附近AVM、纵裂AVM,要保护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主干,防止出现远端脑梗塞。对于占据整个脑叶的AVM,如功能磁共振显示已萎缩且无重要神经功能,可沿脑叶边界切除整个脑叶,自蛛网膜外分离切断供血动脉,可以不破坏畸形团结构,大大减少出血和手术难度。一般畸形团均以脑沟脑裂为边界,占据一个或多个脑回,因此切除时应该首先按脑回确定畸形团占据的范围,估计深部畸形团的大小。而胶质增生带是确定边界的关键所在。一般胶质增生带会有轻度黄染或无黄染,无明显结构,供血动脉自周围穿入,内侧畸形团表面为多个突起的血管袢组成,色鲜红,而外侧为散在的丛状供血动脉,按照供血动脉的来源位于不同方向,并可见主要的粗大供血动脉,而引流静脉更加粗大,数量较少,应予保留,后处理。采用无创管头的吸引器吸除、分离胶质增生带,吸引力不要过大,以免吸破血管,分离出供血动脉后再逐一电凝切断,逐渐扩大分离范围,循序渐进。不要直接采用双极电凝进行电凝分离,以免烧破畸形血管团。分离中逐渐显露供血动脉,显露较长血管后以低功率滴水双极电凝镊反复逐渐电凝使血管皱缩、闭塞,然后切断。AVM供血动脉多数已丧失正常结构,电凝后皱缩缓慢,需要反复逐渐电凝,双极电凝镊尖端要留有一定间隙,分次电凝,逐渐使血管直径缩小,后使供血动脉完全闭塞后剪断。电凝期间要反复以生理盐水冲洗镊尖,防止和动脉粘连而导致血管破裂出血。粗大的供血动脉应以动脉瘤夹临时夹闭后电凝动脉瘤夹两侧血管,电凝完全后剪断血管,将动脉瘤夹取下。供血动脉多呈丛状结构,可由众多细小动脉形成,因此电凝止血时要将这些小动脉分次或一起处理,完全电凝使其闭塞后再行剪断,要注意防止将深部小动脉划伤出血。术中要防止对畸形团的过度牵拉压迫,造成畸形团内压力增高,引流不畅而导致出血。
(3)切断引流静脉,摘除畸形血管团:待畸形团大部分分离,供血动脉逐渐完全切断后,畸形团体积明显缩小,引流静脉颜色改变。多支引流情况下,可以首先切断较细小的次要引流静脉,临时夹闭主引流静脉,如畸形团无肿胀,可于畸形团边缘电凝主引流静脉使闭塞,必要时夹闭粗大引流静脉,切断后将畸形团完全摘除。对于深静脉引流,多数为脉络丛动脉供血,应将脉络丛电凝后切除,电凝切断全部供血动脉后将引流静脉起始端电凝封闭,必要时以动脉瘤夹夹闭引流静脉。但要防止切除过长引流静脉,导致静脉内血栓蔓延进入正常深静脉如大脑大静脉,造成术后严重脑水肿。脑室开放后,脑室深部要以棉片填塞,防止血液流入脑室系统无法清除,导致术后脑积水。
2.手术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
(1)术中发生灾难性大出血、休克、死亡:是手术的大危险。因此要有效地减少出血,一方面要控制出血,缓慢渐进地进行供血动脉的切断,严格按照畸形团的边界进行分离。术前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如Onyx、NBCA等液体栓塞剂的使用,不仅能够大大减少出血,而且可以使畸形团边界清楚,易于分离。但栓塞可能导致栓塞并发症,使畸形团不能皱缩,电凝后血管不能收缩,给手术止血带来困难。另一方面要备好血液回吸收和充足的血源。大量的输入回收血和压积红细胞,容易导致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缺乏,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使止血更加困难,因此要定期检查凝血功能,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这需要麻醉医生及时配合手术医生,维持病人的正常生理灌注。由于大量出血,休克,导致全身多脏器的功能损害,尤其是肾功能损害,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术后ICU的全面监护处理十分重要,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ICU队伍,给予患者全面充分的支持治疗,才能获得终的良好疗效。
(2)神经功能缺失:如偏瘫、偏盲、失语、感觉障碍等。大型AVM,多数累及功能区,而且部分畸形团较深,累及传导束,容易产生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术前好行功能磁共振或脑磁图等检查,必要时行WADA试验,以确定皮层功能情况及畸形团和功能区及传导束的关系,制订合理的手术入路。由于长期盗血,可能导致周围皮层萎缩,使功能区发生转移;患者年龄因素也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之一,年龄越小完全康复的可能性越大,尤其是运动和语言功能。严格按照畸形团边界分离,尤其是邻近功能区部分,多数AVM切除后神经功能是可以得到保留和恢复的。本组10例病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肌力下降,经过2~3周的治疗,肌力基本恢复正常。
(3)AVM残留、再出血:大型AVM尤其是部位较深、不规则或分巢AVM,术中容易残留,导致术后近期或远期再出血。畸形团周围扩张的小动脉也是术后再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切除畸形团主体后,要彻底电凝切除胶质增生带周围扩张的小动脉,才能完全防止发生术后血肿,同时检查周围有无残留畸形团,要使畸形团残腔周围均呈白色白质组织。术中超声、DSA、荧光造影等,也可减少畸形团残留,但需要特殊的检测设备。术后控制血压在较低水平,也是防止发生术后出血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青少年一般无高血压病,因此不需要特殊控制血压。对于残留的畸形团,可行放射外科或栓塞治疗,必要时再手术治疗。
(4)局部积液,周围神经功能受损,脑积水:大型AVM切除后,局部残腔容易形成包裹积液,尤其是和脑室相通不畅的残腔。因此累及脑室的AVM应将脑室充分和AVM残腔相通,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延长,并适当抬高位置,减少术后脑室粘连的发生。局部积液可以穿刺外引流,部分可好转,否则应行囊肿腹腔分流术。畸形团切除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脑水肿消失缓慢,还可能导致周围脑组织萎缩,造成脑室扩大,术后脱水药要适当延长使用,并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出血破入脑室,还可能导致梗阻性或交通性脑积水,术中以棉片阻挡脑室,防止出血流入脑室。严重的脑积水需要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5)癫痫:即使术前无癫痫的病例,术后也可能发生癫痫,术后应该给予抗癫痫类药物,因手术多数累及功能区,癫痫多表现为局灶运动型发作,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药物效果较好。晚期也可能因瘢痕产生癫痫,因此抗癫痫药物要口服1~2年以上。
大型脑AVM由于手术中大出血等原因致死和致残风险较大,而某些患者临床表现轻微,使这些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有手术指征的病人,术前充分了解畸形团构筑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判断周围脑组织的功能,结合术前血管内栓塞,掌握合理的手术方法,才能使大型AVM得到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