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老兵饱受17年三叉神经痛折磨,他救了他
2020-12-25 11:36 作者:医助小雨
文源:搜狐新闻-医学前沿
日前,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关宇光接待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他是一位80岁援越抗美的耄耋老兵——刘朝明,他饱受三叉神经痛折磨17年之久,曾多次在其他医院就诊,但都没有得到根治,老人家痛不欲生。
当询问病情的时候,老人家不自觉噙着泪水说,“我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吃饭,不敢刷牙,就靠喝点奶,喝点粥维持,手不敢碰,有时没碰到就开始疼,疼起来受不了,关主任你快帮我看看,有没有可以治愈的方法?”
关宇光主任接诊后,认为老人的情况具备手术指征,考虑到患者每天忍受的疼痛煎熬,为患者实施了左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成功帮助刘大叔摆脱三叉神经痛。这是北京地区成功开展的超高龄开颅微血管减压术病例。
“痛不欲生”的感觉困扰了“后半生”
80岁刘大叔是一个慈祥的长者,性格很乐观,身体健朗,膝下儿孙满堂,一家人和睦有爱,令人羡慕不已。
他1960年参军,1968年退伍,参加了抗美援越并荣获三等功。他还富有爱心,今年疫情期间,他将省吃俭用的一万元现金定向捐赠给湖北武汉战疫在一线的白衣天使。捐款时他还要求不留姓名,就写退伍老兵。
不过刘大叔也有自己的烦恼,他的左侧脸部经常突发一阵钻心的剧痛,已经有17年了。前些年因为频率不高,吃颗去痛片、卡马西平类药物基本都能压下去。
然而,最近两年疼痛发作越来越频繁了,刷牙、吃饭、咽口水这些简单的动作都变得无比艰难,每动一下,都诱发如刀割一般的疼痛。止痛药物越吃越多,起到作用的时间却越来越短。到后来,老刘稍微张开嘴,甚至大声一点说话,都会痛得忍不住流眼泪。最后,到当地医院检查确诊为三叉神经痛。一番打听,刘大叔来到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找到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关宇光。
多由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导致
三叉神经是人体从脑发出的第五对神经,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由感觉性神经和运动性神经两种神经纤维组成,属于混合神经。分为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三大分支。
三叉神经痛疼起来非常剧烈,又被称作“天下第一痛”。疼痛发作时,病人洗脸、刷牙、说话、吃饭等简单动作都不能完成,影响正常生活。轻微活动就能引起疼痛发作,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很多病人因为无法忍受这种疼痛,直言“生不如死”。
关宇光主任介绍,绝大部分的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由于血管压迫到三叉神经造成的。在颅内三叉神经的位置上,有很多血管和神经交织在一起。长时间的血管压迫冲击,血流的波动性冲击可能造成神经出现脱髓鞘病变,引发神经“短路”,就可导致三叉神经痛。除此之外,有些其他原因,比如颅内肿瘤、囊肿、表皮样囊肿、炎症或者蛛网膜粘连等,也会引起三叉神经痛。
为80岁高龄老人解除17年的三叉神经痛
很多来门诊的三叉神经痛患者都问,三叉神经痛吃药后来不怎么管用啦?
三叉神经痛早期用药物治疗是有一定的效果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药物剂量越大,正作用越小,副作用越大,一般药物治疗是无法从根本上治愈病痛的。
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三博脑科功能神经外科开展的“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医学界公认的根治三叉神经痛的标准方法。手术在显微镜下完成,具体来说只需在耳后做一直径约2.5-3厘米的小骨窗,找到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后,将相关血管与神经分开,并在两者间垫入特殊的材料即可。
刘大叔80岁高龄还适合做微血管减压术吗?关宇光主任介绍,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手术,应该是看这个人的重要脏器的功能和潜力是否能够耐受手术和麻醉的侵扰。我们对每一位患者的脏器功能进行个体化评估。如果老人的一般状况很好,重要脏器功能无大的异常,理论上手术风险并不会因为年龄而明显增大。
关宇光主任详细了解了刘大叔的病史资料,结合影像资料,指出患者左侧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密切,手术指征明显,未见明显手术禁忌症。
12月21日,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关宇光教授在医护团队协助下为刘大叔实施了“微血管减压术”。手术全程有条不紊,紧张有序,最终顺利完成。患者被推出手术室后,意识清楚,思维清晰,没有出现其它神经功能障碍。目前患者疼痛感消失,恢复良好。
“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能正常吃饭了,真心感谢关主任!”手术后,刘大叔恢复得不错,与儿子有说有笑。再过几天就能出院了,想到以后的健康生活,刘大叔原本紧绷的脸终于舒展开来,露出了久违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