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脑起搏器外,这个技术为帕金森病治疗开拓了新思路
2019-03-18 18:15 作者:医助小雨
帕金森病是老年退行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常见震颤、僵硬、运动困难等运动症状和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内科药物加外科脑起搏器手术联合治疗是针对该疾病的标准方法。但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经颅磁刺激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技术引起了业界内外的重视,临床发现,该疗法可改善帕金森患者肢体症状,缓解情绪问题,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帕金森治疗的早期可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疗法来改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梦阳表示,重复经颅磁刺激简称rTMS,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项无创性物理治疗方法,是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人体表面产生感应电流能量,无衰减地作用于大脑皮层,利用不同的参数组合来兴奋或抑制某区域的大脑皮层,达到调节大脑皮质活性作用。
“帕金森病患者发生退行性变的神经核团位于黑质-纹状体环路,而大脑皮层功能处于相对兴奋状态,应用经颅磁刺激技术可以使大脑皮层兴奋性在静止时升高,在运动时降低,调节皮层环路、黑质-纹状体环路的兴奋性,改善脑内基底节区的血液循环,同时影响脑组织内茶酚胺代谢,促进内源性多巴胺的释放。换句话说,它让过分活跃的脑细胞安静下来,不活跃的脑细胞活跃一些。”王梦阳说,帕金森病患者最突出的表现是手抖、肌肉僵硬,应用经颅磁刺激后可以使抖动的肢体不再抖动剧烈,僵硬的肌肉变得舒缓、松弛,以往的冻结步态也会有效改善,走路更加松快。
相比手抖、四肢僵硬等表现明显的运动症状,王梦阳介绍道,帕金森患者表现出来的非运动症状如大小便困难、焦虑、抑郁、失眠、睡觉时大喊大叫等往往会被忽视,这些非运动症状伴随帕金森患者的整个病程,甚至先于帕金森的运动症状出现,常常影响患者对各种治疗的依从性及药物疗效,甚至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临床发现,经颅磁刺激通过脉冲电流产生强大的瞬变磁场作用于脑组织,继而产生感应电流刺激神经元,从而改善大脑神经活动、脑血流,从而达到调节整体大脑功能的作用。因此,该疗法对失眠、抑郁、焦虑等帕金森患者非运动症状的改善也较为明显。
“帕金森患者早期如药物控制效果不理想,同时合并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的患者,可尝试应用经颅磁刺激。”王梦阳说,从三博临床实践看,经颅磁刺激不仅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迟缓、步态障碍等运动症状,而且可以改善帕金森病伴发的抑郁症状、睡眠障碍等众多的非运动症状,为帕金森病的治疗开辟了一道新的治疗前景。
除了帕金森病,经颅磁刺激还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科、神经科、精神科、认知心理学等领域,可治疗癫痫、肌肉力障碍、脑瘫、脑卒中偏瘫或失语、痴呆、抽动症、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失眠、多动症、孤独症、癔病、慢性疼痛、面瘫等。
据了解,经颅磁刺激一般10次为一个疗程,1天1-2次,每次20-90分钟不等,可根据不同患者的的功能障碍选择刺激不同的脑功能区、不同的刺激强度。一般1-2个疗程即可见效。整个治疗过程安全无痛无创伤,无任何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