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狭窄
相关视频
脑动脉狭窄介入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神经介入技术
神经介入技术可以治疗哪些脑血管疾病?

了解疾病

科普视频

常见问答

媒体报道

饮食宜忌

脑血管狭窄患者总的原则就是要低盐低脂饮食、均衡营养、尽量的补充优质的蛋白质、多食含有纤维素高的蔬菜、足够的水果,以保证足量的维生素。要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比如蛋黄、奶油、动物脑和内脏以及各种精致的蛋糕和糖;日常饮食也应该选用低脂的食物,如植物油、酸奶、豆类、鸡蛋清、适量的瘦肉、家禽、鱼类等等;并且注意增加纤维素纤维的摄入,如各种的蔬菜、瓜果、适量的洋葱、大蒜、香菇、木耳等等。平时要少吃盐,适量的饮酒,少喝含糖的饮料。

对于肥胖的病人应限制主食的摄入量,将体重降至正常或者接近标准的体重,一般要控制每天300g左右的主食量。如果病人吃不饱,可以用蔬菜、豆制品来补充,尽量养成吃八成饱的习惯。第二是要少吃或者不吃动物脂肪和动物内脏,如肥肠、肥肉、肚,因为这些食物含有很高的胆固醇及饱和的脂肪酸,容易加重动脉硬化。第三、是要多吃优质的蛋白质,如牛奶、鸡、鸭、鱼类、蛋类,但是蛋类当中蛋黄应该少吃;还有豆制品,少吃猪、牛、羊,且以瘦肉为好。第四、是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西红柿、山楂等等;还有富含维生素B6的豆制品、卤类、蛋类;还有富含维生素E的绿叶蔬菜、豆类等等。第五、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咸,最好不吃咸菜,因为吃得过咸,容易引起血压高。第六、应该多吃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芹菜、粗粮等等,增加胃肠的蠕动,避免大便干燥。还有玉米、燕麦、大蒜、生姜、茄子、韭菜等等,这些有抗血管硬化的作用,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高血压、动脉硬化以及防止细胞衰老、脑功能衰退的作用。

症状表现

脑血管狭窄早期一般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大多数患者容易忽视,当血管狭窄到一定程度时才可能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轻度狭窄通过远端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阻力等血管自动调节机制使脑血流量保持基本恒定,这时可表现为完全无症状,但脑血流储备功能在下降。但随着狭窄的不断加剧和末梢灌注压的不断下降,最终失代偿发生脑梗死。因此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不应大意,而是应该注意自己的脑血管情况了。

依照狭窄部位不同,而引起不同的症状。比如说椎底动脉狭窄,会引起恶心、呕吐、眩晕、视物模糊等症状;颈内动脉狭窄,则会引起肢体无力、走路不稳,走路时有踩棉花的感觉等症状。这时是一个信号,也是一个警钟,应引起重视,因为它最后可引起突发的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脑细胞在缺氧的状态下,4分钟就会开始死亡,而且一旦死亡就不可再生,会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是一种致残致死率都很高的疾病。

所以早期发现这些问题,尽早到医院进行这种脑卒中、脑动脉硬化的筛查,有助于我们的预防疾病,而且能让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更高一些。

检查诊断

对于临床上考虑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病例应进行的血管相关辅助检查:

1、颈动脉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目的是早期发现颈动脉斑块(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无创,硬斑块/软斑块,稳定/易损,狭窄程度)和颅内血管狭窄人群,给予及时干预,避免脑卒中的发生;

2、CT及MRI检查是基础,而CTA、MRA才是颈部及颅内血管检查重点内容(无创检查);

3、DSA是一种全面的脑血管检查(它是比较全面的脑血管检查,一般是无创检查有明确问题后再去进行);

4、脑血管功能性检查,脑血流情况,脑组织的血供又是如何呢?目前有CTP和MTP、SPECT、PET可以对脑灌注及脑血流、脑代谢作一判断;

5、高分辨MR检查,对斑块性质作进一步判断。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脑血管狭窄首先需要做的是控制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及不良生活习惯的管理和治疗。其次是根据狭窄程度,临床表现综合评估选择治疗方法。多数情况下先主张正规内科药物治疗一段时间,观察效果怎么样,常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降脂药、抗血栓药物等。其中阿司匹林是常用药。而改善微循环及侧枝循环药物也可以考虑,如丁苯酞、银杏叶等,定期输液是不必要的。如果无效建议积极外科或介入治疗。

外科治疗分两类,一种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一种是脑血管搭桥手术。前者是针对颈部大动脉也就是颈动脉狭窄,手术创伤不大,疗效好,后者对颅内外狭窄均适合,但创伤大,适应症最少,需要严格评估,一般在脑血管病闭塞同时脑灌注明显不足时采用。

介入治疗就是脑血管成形术,包括球囊扩张成型和支架成型术,对符合适应症的病人,介入治疗,恢复快,。

点击展开
疾病简介

我们常说的脑血管狭窄,其实指的是颅内外动脉狭窄,脑血管狭窄是一个逐渐而缓慢的过程,总的来说,就是一系列损伤脑血管的危险因素长期作用于脑血管,造成脑血管损坏,并最终出现狭窄,导致脑缺血、供血不足的过程。其结果是脑供血不足,引起卒中和脑功能损害。

造成脑血管狭窄的原因很多,而且与年龄有关,如结节性动脉炎引起的血管狭窄发病年龄多在10~30岁,而由于动脉硬化狭窄者往往为40~80岁的中老年人,甚至更高年龄者,老年人大多具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病史,可引发远端供血减少,导致缺血性疾病,甚至出现脑梗死。儿童发病者,多由于先天性的血管发育异常造成。

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1、年龄、性别:本病临床上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男性与女性相比,女性发病率较低,但在更年期后发病率增加。年龄和性别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2、血脂异常: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年过40岁者即使血脂无异常,也应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极高的食物,如:肥肉、肝、脑、肾、肺等内脏,猪油、蛋黄、蟹黄、鱼子、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

3、血压:血压增高与本病关系密切。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者,应同时限制食盐。

4、吸烟: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成正比。被动吸烟也是危险因素。

5、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还包括:肥胖;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工作紧迫感者。因此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西方的饮食方式:常进较高热量、含较多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和盐的食物者;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在较年轻时患本病者,其近亲得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此种情况家族;性情急躁、好胜心和竞争性强、不善于劳逸结合的A型性格者;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联系


推荐专家
疾病科普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10-62856916 / 010-62856918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一棵松50号

邮编:100093

京ICP备120255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500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京)医广【2023】 第12-21-3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