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如怀疑身边有人发生脑梗死,应首选就近医院的急诊科或神经内科就诊,如脑梗死由严重颈动脉狭窄引起,则需要至神经外科或神经介入科行手术或介入治疗。此时时间就是大脑,正确及时的治疗可以尽可能多的保留脑功能。
脑梗死患者发病 4.5
小时内,合适患者可接受溶栓治疗,超过这个时间后溶栓治疗将弊大于利,溶栓治疗的目的就是在脑梗死发生后,通过医疗手段,迅速让血管再通,恢复血流供应,避免更多细胞因长时间缺血缺氧死亡。溶栓治疗主要包括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脑梗死后超过
4.5 小时,药物治疗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在发病的 24
小时内,合适的患者经过评估,还有机会接受机械取栓治疗,机械取栓,是通过股动脉穿刺,把取栓的器械送达血管闭塞的位置,把血栓取出,使血流得以恢复的技术方法。
再到后期,治疗就只能以控制感染和其他并发症为重点了。所以,抢救脑梗死一定要争分夺秒,决不能拖延!
脑梗死的治疗主要分为以下 3 个部分:
1、一般处理
吸氧与呼吸支持:合并低氧血症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 92%
或血气分析提示缺氧)应给予吸氧,气道功能严重障碍者应给予气道支持(气管插管或切开)及辅助呼吸。
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脑梗死后 24 小时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变并进行相应处理。
体温控制:对体温升高的患者应明确发热原因,如存在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对体温 > 38 ℃ 的患者应给予退热措施。
血压控制:约 70%
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患者常常合并脑水肿,医生一般不会要求立即将血压降至正常,而是稍降低过高的血压,逐渐控制血压。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应积极查明原因,
给予相应处理。
血糖控制:约 40%
的患者存在脑梗死后高血糖,对预后不利,应进行控制。脑梗死后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尽管缺乏对其处理的临床试验,但因低血糖可直接导致脑缺血损伤和水肿加重,对预后不利,故应尽快纠正低血糖。
营养支持:脑梗死后由于呕吐、神经麻痹导致吞咽困难(球麻痹)可引起脱水及营养不良,可导致神经功能恢复减慢。能正常经口进食者,无需额外补充营养;不能正常经口进食者可鼻饲(鼻饲是指把胃管从鼻孔插入进入送到患者胃中,再通过胃管向患者胃中输入食物的一种方法),持续时间长者可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管饲补充营养。
2、特异性治疗
脑梗死的特异性治疗指针对缺血损伤病理生理机制中某一特定环节进行的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改善脑血循环:包括溶栓(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机械取栓、抗血小板聚集(如阿司匹林)、抗凝(如华法林)、降纤(如降纤酶、巴曲酶)、扩容(如各种扩血管药物)等方法。
神经保护:理论上, 神经保护剂(如尼莫地平、胞磷胆碱)可保护脑细胞,提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但其疗效与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证实。
其他疗法:如丁基苯酞、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等,减少神经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急性期并发症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