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脑囊虫遇到“他”无处遁逃
2017-05-18 16:47 作者:三博脑科医院
猪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在颅内寄生引起脑囊虫病,约占人体囊虫病的80%以上。根据寄生部位,脑囊虫病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池型和混合型4种,其中脑室型约占12~18%。我们近采用神经内镜技术成功治疗混合型脑囊虫病(脑室和基底池)1例,报道如下: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35岁,来自山西省洪洞县,主因“间断头痛、头晕1个月”于2011,1,20以“侧脑室占位病变”收入院。外院MR提示透明隔增厚,其两侧可见“桑葚样”混杂信号影,双侧脑室略扩大。
入院后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MR提示左侧脑室、第三脑室和桥前池囊性占位病变,双侧脑室扩张,术前诊断为:脑囊虫病,混合型(脑室型-脑池型)。于2011,1,30在全麻下行“左额开颅内镜下脑室、脑池囊虫病摘除术”。术中见左侧脑室内有一巨大的囊肿,囊壁灰白色,稍厚,质韧,椭圆形,附着在室间孔前上壁。分离囊壁,囊肿溢出,可见囊壁完整,囊肿与淡黄色实性结节相连。第三脑室底有一不规则缺损,第三脑室与脚间池相通,可见桥前池内基底动脉与右侧动眼神经之间有一些白色结节样物,为囊虫囊泡,分次取出。
术后患者恢复好,头痛缓解。术后复查MR提示左侧脑室,第三脑室和桥前池内病变消失,双侧脑室回缩。
讨 论
脑囊虫病在我国以东北、华北地区多见,西北地区及云南次之,长江以南少见。我国人体囊虫病感染率为0.14~3.2%,估计全国约有300万感染者。根据病理表现,脑囊虫病可分为活动期、蜕变死亡期、钙化期三个阶段,仅在活动期需进行驱虫治疗。蜕变死亡期虫体崩解,释放异体蛋白,引起脑水肿,炎症反应,胶质纤维增生,脑组织软化。
在脑池或脑室内,囊虫生长不受限,囊泡直径可达3~6cm,退化后呈袋状扩大,内无头节。在脑室内,囊泡呈圆形,常寄生在室间孔附近和第四脑室,易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在脑池内,囊泡呈串状或葡萄状,寄生在桥前池、视交叉池和外侧裂池,引起蛛网膜肥厚、粘连,继发交通性脑积水。囊泡可随脑脊液方向流动,常有蒂与脑室壁或脑膜相连。
脑室或脑池型囊虫病常伴有脑积水,既往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失败率很高。近10余年, 采用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型脑囊虫病获得较好疗效。2002年美国微生物学会发表的《脑囊虫病诊治指南》中指出:脑室型脑囊虫病应内镜手术治疗。对于脑池型脑囊虫病,可行驱虫治疗和分流术。
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脑室和脑池内的囊虫病,甚至侵及多个脑室或同时侵及脑室和脑池的病变,都可在内镜监视下安全摘除。若闹囊虫病继发脑积水,根据病情可1期行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导水管扩张成形术和导水管支架植入术,有效缓解脑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