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视频
相关文章
-
中老年多发脑梗,6岁儿童竟中招!说话不清、肢体无力、活动障碍、头晕头痛…要警惕!
文源:搜狐新闻 别怀疑,这是真的,家住河北的6岁的男孩军军(化名)日前就被确诊为脑梗(俗称中风)。脑梗通常被认2019-06-21
-
2个月内脑梗2次 脑血管里“穿针引线”妙手“疏堵”
(北京时间记者武月华报道)62岁的河北王阿姨2个月2次脑梗,手抬不起来,走路不稳,连话也说不清,真的是命运多舛2019-06-20
-
“颅内感染—脑积水—脑出血”,可怕的脑瘤术后魔鬼三部曲!
这是17岁的高二学生李刚(化名),初见他时,他正半坐在病床上开心的跟父母一起玩扑克牌,尽管笑容爽朗、言语诙谐2019-03-19
-
突发脑梗 祸根是脖子上的4根主血管堵了3根
文源:光明网 我们的身体遍布动脉血管,四通八达,犹如公路网一般。但因为饮食、生活习惯及疾病等问题易导致动2019-03-18
治疗脑缺血,中国医生拿出精妙方案
2019-10-29 16:23 作者:医助小雨
(文源:健康报 记者 王潇雨)
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借一根外来血管将堵塞部位接通,将新鲜的血液引入缺血区域,一直是神经外科医生探索的方向之一。
日前,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石祥恩教授团队的青年医师王泷博士,凭借该团队的研究成果:颌内动脉搭桥治疗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荣获2019年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颁发的“全球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这也是我国青年医师首次在临床治疗研究方面获此奖项。
找准搭桥关键点
“颌内动脉搭桥”是什么样的技术?“通俗地说,就是在患者手臂上截取一段桡动脉,然后在患者的颧弓深部找到一个特殊的供血‘点’,再连通这个‘点’和负责向大脑供血的血管。”王泷向记者介绍,对于脑卒中或脑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不仅要祛除病灶,首要的是保证大脑的供血。
早在1967年,苏黎世大学的神经外科专家亚萨吉尔教授就用头皮下的颞浅动脉与闭塞的脑血管做搭桥手术,并被广泛应用治疗脑卒中患者。但这一方式的搭桥血管较细,引入大脑的血流杯水车薪,血流量仅有10~15毫升/分钟。术后不仅血管通畅率低,且易再次发生梗阻。
再后来,国际上也有学者尝试用从桡动脉把颈外动脉连接至大脑中动脉。但这种术式创伤性大,一方面需要移植的桡动脉长达18~20厘米,另一方面还会在患者颈部造成切口,给术后康复带来挑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石祥恩从1996年开始就在不断探索。“颌内动脉可分为下颌段、翼肌段、翼腭段。在解剖研究中发现,翼肌段断端的外径、长度与正常大脑中动脉M2段血管相匹配。而且通过血管造影看到,颌内动脉搭桥是理想的颅内外搭桥术式。”王泷介绍,这种新的搭桥方式,解决以往术式血流量不足的问题,具有血流量大和开通率高的优点。同时,手术是在显微外科手术视野范围内操作,避免了以往的颈部二次手术切口。更为重要的是,颌内动脉至大脑中动脉距离只有5~7厘米,节省了移植血管,创伤性小,该方法给复杂脑动脉瘤、脑血管闭塞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创新源自积累
“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出来的,一项外科技术创新至少需要积累10年,而且后续的完善工作也是无止境的。”石祥恩回想起颌内动脉搭桥的发现到应用,前前后后快30年了。
当石祥恩还是一位年轻医生的时候,负责整理烟雾病的影像资料。他在这些资料里发现,患者的颌内动脉都是非常清楚的。在偌大的资料室,石祥恩爬高上低地翻看了近200例患者的资料,“原来耳鼻喉的出血主要是通过这个血管,如果能从这个主要血管开通道搭桥,就能解决当时的术式局限了。”
但是要找到这个血管开展手术也对医生提出更高要求。“因为颌内动脉与面部神经、咬肌神经、颞肌、咬肌等重要结构紧密相邻,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患者容貌,发生面瘫、咀嚼无力等问题。医生要有扎实的解剖学功底,要有深部血管吻合技术和颅面及颞下窝颅底外科的手术经验,才能找到这个关键点。”
从2006年开始,石祥恩在血管解剖时都要找找这个关键位置,观察血流量变化,再总结成理论。2009年~2010年,石祥恩团队在国内外用桡动脉移植,颌内动脉作为供血动脉与脑血管搭桥,先后治疗了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及1例后循环巨大梭形动脉瘤患者。术后患者血管血流通畅,脑缺血得以改善。
此后,该团队在欧洲神经外科专业杂志《神经外科学报》发表论文,被审稿人认为是“切实创新的有利方法”,是“巧妙的颅内外血流搭桥,解决了临床的关键问题”。经文献检索,当时国内外尚无临床应用报告。
“外科医生手要巧,要有工匠精神,必须从基础做起。同时,创新的东西必须要有用,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医生要对患者需求有很充分的了解。”石祥恩是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的学生。“老师曾教导我们:当你倒在手术台上时,你需要什么样的医生,我们就要去做这样的医生。”
“对青年医生来说,手术技术是基础,然后要有兴趣,要勤于思考、总结,写文章。当然,英文也要好。”谈及此次获奖,王泷非常感激石祥恩老师的指引,“他给我们年轻人创造了很多机会。而且我们团队中从60后到80后的成员都有,年龄梯队使得大家的关注点不尽相同,合作更默契。”
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是全球神经外科学术组织,青年神经外科医师奖每4年评选一次,竞争激烈。167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医师参与角逐,初选出10名候选人,再由委员会主任评选出5名青年医师(40岁以下)。
王泷介绍,他此次获奖参选的医学研究论文“颌内动脉搭桥治疗复杂大脑中动脉瘤”作为今年2月的封面文章发表在美国神经外科协会官方期刊《神经外科聚焦》。“这也是该杂志首次向世界专业学者展示中国学者血管重建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创新方法。”
据了解,2018年3月,王泷曾在《世界神经外科》杂志发表综述文章《颌内动脉搭桥的历史与发展》。国际著名脑血管外科专家,纽约迈蒙尼德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主任E.诺赛克教授和扎克医学院神经外科主任D.J.兰格教授发表述评指出,颌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搭桥是承担脑血流代替治疗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