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视频

  • 椎管内囊肿病例:藏在脊柱中的恶魔

    CCTV-4《中华医药》

  • 突出的肿瘤-脑膜瘤

    CCTV10《走进科学》

相关文章

  • 高热惊厥是癫痫吗?

    高热惊厥并不等于癫痫。因为高热惊厥的症状反应和癫痫发作表现症状类似,但并非癫痫,而且一般预后良好。值得

    2019-05-10

  • 老年癫痫怎么办?

    成年期起病的癫痫称晚发性癫痫。临床上多选择20岁作为其年龄起点,而将60岁以上发生癫痫者称为老年晚发性癫痫或

    2019-05-10

  • 炎性病变性癫痫应该怎么治疗好?

    炎性病变性癫痫是指发生颅内感染后,相应的脑功能区域神经功能受到损害,产生的病理变化演变成为一个或数个致

    2019-05-10

  • 老年癫痫发作怎么办

    老年癫痫发作时,不能限制其发作。老年癫痫患者抽搐时,旁人不能用力按压或屈曲其身体。不要试图在患者口中放

    2019-05-10

  • 高热惊厥≠癫痫

    高热惊厥不等于癫痫。因为高热惊厥的症状反应和癫痫发作表现症状类似,但并非癫痫,而且一般预后良好。值得注

    2019-05-10

热性惊厥怎么急救?

2019-04-22 19:59 作者:医助小雨

1、什么情况下能诊断为热性惊厥?

与发热相关的惊厥发作(肛温超过 38.5℃ 或腋温超过 38℃),多发生于 6 月龄至 5 岁之间,发病高峰年龄为 12~24 月龄;必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已知的其他疾病引起的惊厥发作;既往没有无热惊厥病史,只要有一次无热惊厥病史就不能诊断热性惊厥。要点小结:热性惊厥的 3 个诊断条件:有发热病史,年龄多为 6 月龄至 5 岁,无既往热性惊厥病史并排除器质性疾病导致的惊厥。

2、热性惊厥如何急救,处理方法及流程分享

单纯型热性惊厥多呈短暂单次发作,持续时间一般 1~3 分钟,无需常规抗惊厥药物治疗;仰卧平躺,保持呼吸道畅通,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如果惊厥时间持续超过 5 分钟,可以采取抗惊厥治疗,首选地西泮 0.3 mg/kg,也可选用咪达唑仑、水合氯醛等;复杂型热性惊厥,因症状严重,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主张积极使用抗惊厥药物及时控制惊厥发作。

3、 如何预测热性惊厥复发风险?

热性惊厥复发是家长与儿科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那么如何判断与预测孩子热性惊厥发热的风险呢?首先,热性惊厥的复发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发病初始年龄<18 个月;②发作前发热时间短于 1 小时;③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中有热性惊厥史;④低热(体温<38℃)时出现惊厥发作。依据以上 4 个方面因素,可以初步判断预测热性惊厥复发风险,见表 1。

4W6.png

表 1:热性惊厥复发风险

说明:无任何上述危险因素者 2 年复发率为 14%,具备 1 项危险因素者复发率 >20%,2 项危险因素者复发率 >30%,3 项危险因素者 >60%,4 项危险因素的复发率 >70%。

小结:年龄越小,复发风险越高,小于 1 岁的热性惊厥患儿有 50% 的复发可能,而首发年龄大于 3 岁者复发率降至 20%。并且反复长期惊厥发作可出现惊厥持续状态。

4、如何预测热性惊厥继发癫痫的风险?

热性惊厥继发癫痫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以下 3 个方面: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②一级亲属有特发性或遗传性癫痫病史。③复杂型热性惊厥。依据以上 3 个方面,可以初步判断预测热性惊厥继发癫痫的风险,见表 2。

25-1G03109420Nc.png

表 2 :热性惊厥继发癫痫风险

说明:无上述危险因素,患癫痫的可能性为 0.9%;存在 1 个危险因素,癫痫发生率为 2.0%;存在上述 2 个或以上危险因素,癫痫发生率增至 10.0%。

小结:一般认为,首次惊厥后约 6%-7% 患儿最终发展为癫痫;癫痫患儿中,约 13% 有热性惊厥病史。

5、预防接种

热性惊厥原则上无预防接种禁忌;少数疫苗,如流感、百白破、麻风腮等容易引起发热反应的疫苗可能会导致惊厥发作,但不属接种禁忌;惊厥的发生与自身遗传因素有关,而非疫苗对大脑的直接作用;由疫苗诱发的热性惊厥与其他发热性疾病诱发的热性惊厥在发作严重程度、复发率、远期预后等各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一般建议热性惊厥发作后 3-6 个月接种疫苗。小结:热性惊厥并非疫苗接种禁忌,一般惊厥发作 3~6 个月后可正常接种疫苗,对于百白破、麻风腮等易引起发热的疫苗可密切监测接种期间的体温变化,及时处理。

疾病科普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请您绿色出行

咨询预约电话:010-62856916 / 010-62856918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一棵松50号

邮编:100093

京ICP备120255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500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京)医广【2023】 第12-21-3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