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水平的发展,脊髓损伤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在发达国家,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大约为13.3-45.9人/百万人/年,我国上海市1991年统计的脊髓损伤发生率为34.3人/百万人,北京市2002年脊髓损伤发病率为60人/百万人。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脊髓损伤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在美国,由于脊髓损伤所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大约为80亿美元/年。针对脊髓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一大课题。
脊髓损伤病因
1、获得性病因:主要包括: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横贯性脊髓炎等感染、脊柱或脊髓的肿瘤、脊柱退化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医源性疾病等。
2、发育性病因:这包括脊柱侧弯、脊椎裂、脊椎滑脱等。脊柱侧弯中主要是先天性脊柱侧弯易引起脊髓损伤,而脊椎裂主要引起脊髓栓系综合征。
3、间接外力: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及跳水意外时,外力多未直接作用于脊柱、脊髓,但间接外力可引起各种类型不同的脊柱骨折、脱位,导致脊髓损伤。脊髓受压骨折移位,碎骨片破碎的椎间盘挤入椎管内受不可以直接周四压破脊髓,而皱褶的黄韧带与急速形成的血肿亦可以周二压迫脊髓,使脊髓产生一系列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及时去除压迫物后脊髓的功能可望部分或全部恢复顺心,如果压迫体贴时间过久,脊髓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软化,萎缩或瘢痕形成,则瘫痪难以关系恢复。
4、脊髓震荡:脊髓震荡与脑震荡相似,脊髓震荡是轻微的脊髓损伤,脊髓遭受强烈震荡后立即发生迟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大堆、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全部丧失,因在组织形态学上并无病理变化发生,只是暂时性功能抑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即可完全恢复情况。
脊髓损伤症状表现
损伤的局部可有疼痛和活动受限,病人表现为腰、背部肌痉挛、疼痛、肿胀,腰部无力,翻身困难,不能站立和活动,并常有后突畸形。颈椎损伤后因颈部压痛和颈部活动受限,病人表现为用两手保护颈部。若合并脱位,棘突可有台阶样改变;合并腹膜后血肿,可有腹胀、腹痛、大便秘结等,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合并脊髓损伤则出现截瘫。
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颈段脊髓损伤可有四肢感觉和运动障碍;胸、腰段损伤可省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马尾损伤时主要为下肢体征及大、小便功能障碍;四肢瘫痪的病人,可因肋间肌瘫痪而出现呼吸困难,导致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发生肺部感染。脊髓损伤后还会在伤后不同的时期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所以,早期应经常检查瘫痪平面有无改变,平面下降为恢复的表现;平面上升,则预示着椎管内有活动性出血。
1、脊髓休克:脊髓受损后,损伤平面之下迟缓性瘫痪,各种反射、感觉及括约肌功能消失,数小时内开始恢复的症状称为脊髓休克。脊髓休克的时间越长,说明脊髓损伤的程度越严重。
2、感觉障碍:脊髓完全损伤者受损平面以下的各种感觉功能均丧失,部分损伤者视受损程度的不同会保留有部分感觉。
3、运动障碍:脊髓损伤后出现受损阶段支配肌肉的松弛、萎缩及腱反射消失等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体征时,有定位诊断的意义。
4、反射活动:休克期过后,受损平面以下的肢体反射活动由原先的无反射逐渐转为变的亢进,其张力也由迟缓逐渐转为痉挛。有时刺激下肢可引起不可抑制的屈伸,叫总体反射。
#
脊髓损伤诊断检查
1、损伤同侧的运动和深感觉障碍,对侧的痛温觉障碍。
2、出现受损节段神经分布区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存在,肌肉呈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3、损伤平面以下的完全瘫痪及浅感觉迟钝或消失,而后索深感觉保存,同时伴有括约肌功能障碍。
4、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定位觉,震动觉)的缺失,痛温觉的保存,并且肌肉瘫痪不完全。
一、全身检查:脊髓损伤伤情多较严重,常合并颅脑、四肢及胸腹脏器复合性损伤。检查时应仔细询问受伤方式,以便了解可能造成脊髓损伤的机制、损伤部位及类型,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进一步检查。体检时应注意有无棘突后突畸形及局部肿胀、压痛等体征。如合并休克、胸腹脏器破裂出血及严重颅脑损伤等应予以优先处理。
二、H反射测定:刺激腓总神经后在腓肠肌记录到的个波是运动纤维受到刺激的直接电反应,经过一段潜伏期后记录到的第二个波是感觉纤维受到刺激后通过脊髓中央灰质引起的反射性肌电反应,即H反射;H反射消失表示脊髓中央灰质神经元受损。
三、体感诱发电位:通过测定脊髓传导功能是否正常对脊髓损伤的诊断及预后的判定均有一定的帮助。完全性脊髓损伤时头部不能描记出诱发电位,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时头部可描记出异常波型。伤后复查中如SEP波型渐趋正常提示脊髓功能有恢复的可能。
四、CT脊柱扫描:在诊断脊髓损伤方面,CT具有很高的价值。它能显示损伤节段椎管骨质结构的全面情况,特别是对椎弓骨折及碎骨片的位置、脊椎关节突绞锁均可清楚显示。若伤者情况允许,可行脊髓碘水造影后CT扫描,更能显示椎管、蛛网膜下腔及脊髓三者的关系。脊髓挫伤时可见脊髓结构的紊乱,髓外血肿可见脊髓受压移位。
五、神经系统检查:对清醒合作的患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并不困难。昏迷患者则需根据观察肢体主动及被动运动的情况,对刺激的反应及生理与病理反射来判断。特别需注意损伤平面的确定。
六、MRI:出血型脊髓挫裂伤在T1及T2加权像上显示脊髓膨大、信号不均及限局性长T1长T2的水肿区。无出血型脊髓挫裂伤在T1加权像上可仅见脊髓膨大而无信号强弱变化,而在T2加权像上呈长T2信号的水肿改变。
七、脊柱X线检查:拍照损伤节段的脊柱正侧位片,必要时应加照双侧斜位片,怀疑寰枢椎骨折时应加照张口位。读片时应注意椎体有无压缩及其程度,有无脱位及其程度,椎间隙有无狭窄,横突、椎板、椎弓根及其他附件有无骨折等。
#
脊髓损伤分级标准
(一)Frankel分级:1969年由Frankel提出将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存留情况分为五个级别,该方法对脊髓损伤的程度进行了粗略的分级,对脊髓损伤的评定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但对脊髓圆椎和马尾损伤的评定有其一定缺陷,缺乏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判断,尤其是对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状况表达不够清楚。
(二)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1982年美同脊髓损伤协会(ASIA)提出了新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评分标准,将脊髓损伤量化,便于统计和比较。1997年ASIA对此标准进行了进一步修订,使之更加完善。该方法包括损伤水平和损伤程度。
1、脊髓损伤水平
(1)感觉水平检查及评定: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感觉功能(痛觉、触觉)的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的关键点,在每个关键点上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为缺失;1为障碍;2为正常。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应评为0级)。检查结果每个皮区感觉有四种状况,即:右侧针刺觉、右侧轻触觉、左侧针刺觉、左侧轻触觉。把身体每侧的皮区评分相加,即产生两个总的感觉评分,即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用感觉评分表示感觉功能的变化。正常感觉功能总评分为224分。
(2)运动水平的检查评定: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运动功能(肌力3级以上)的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对肌节中的关键肌。检查顺序为从上向下,各肌肉的肌力均使用0-5临床分级法。这些肌肉与相应节段的神经支配相一致,并且便于临床做仰卧位检查(在脊髓损伤时其它体位常常禁忌)。按检查结果将两侧肌节的评分集中,得出总的运动评分,用这一评分表示运动功能的变化。正常运动功能总评分为100分。
(3)括约肌功能及反射检查:包括肛门指检、肛门反射、尿道球海绵体反射,测试肛门外括约肌。该检查用于判定脊髓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损伤。
2、脊髓损伤程度:鞍区皮肤感觉的检查应环绕肛门皮肤粘膜交界区各个方向均仔细检查,任何触觉或痛觉的残存均应诊断为不完全性损伤。临床医生需行肛门指检后才能作出完全性脊髓损伤的诊断,肛门指检应注意肛门深感觉有无和外括约肌有无自主收缩。脊髓休克期确定完全性脊髓损伤是不可能的。即使说脊髓休克期已结束,仍须对骶区功能仔细检查后才能确定脊髓损伤完全与否。
#
从不同颈段检查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
1、上颈段(颈1-4)损伤颈椎骨折占脊柱骨折的10%.但颈髓,尤其是高颈段并发脑干损伤者死亡率很高,可占脊髓损伤死亡率的60%,上颈髓损伤四肢呈痉挛性瘫痪。
因颈2-4段内有膈神经中枢,无论直接损伤或邻近的下颈段脊髓挫伤后水肿波及均可引起膈肌麻痹,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无力、发音低沉。
2、下颈段(颈5-8)损伤出现四肢瘫,上肢远端麻木无力,肌肉萎缩,肌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表现为下运动抻经元性瘫痪;双下肢则为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瘴.肌张力增高,膝、踝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损伤节段平面以下感觉消失,并伴有括约肌障碍,约在伤后7-8周建立反射性膀胱,总体反射明显。
3、胸段(胸1-12)损伤由于胸椎椎管较窄,脊髓损伤多为完全性,两下肢呈痉挛性截瘫和损伤平面以下感觉消失,中上胸段扭伤因部分助间肌瘫痪可出现呼吸困难。下胸段损害腹壁反射有保留或消失,如中胸段水平损害则上腹壁反射(胸7-8)可保留,而中下腹壁反射皆消失,可作为判断损伤节段的体征之一。脊髓休克阶段如胸6节段以上损伤可出现交感神经阻滞综合征,血管张力丧失、血压下降、脉搏徐缓、体温随外界变动。脊髓休克期过后出现总体反射、反射性膀胱、射精反射和阴茎勃起等。
4、腰膨大(腰1一骶2)损伤由于胸腰段脊椎骨折机会多,膝、踝反射和提高反射皆消失。腹壁反射则不受累,因脊髓中枢失去对膀胱及肛门括约肌的控制,排便、排尿障碍比轻明显突出。
5、脊髓圆锥(骶3-5)及马尾损伤 脊髓圆锥损伤一般不出现肢体瘫痪,可见臀肌萎缩,肛门反射消失,会阴部呈马鞍状感觉消失。脊髓圆锥内存排尿中枢,损伤后不能建立反射性膀胱,直肠括约肌松弛,出现人小便失禁和性功能障碍。腰椎2以下只能损伤马尾神经,马尾神经在椎管内比较分散和活动度大,不易全部损伤,多为不完全性损伤,两侧症状多不对称,可出现剧烈的疼痛和不等程度的感觉障碍,括约肌和性功能障碍多不明显。
#<